在打开微信后台,准备发文的时候,突然发现了这样一条通知:
点击进去一看,呈现出这样的几句话:
这意味着什么呢?原来订阅号直接升级成服务号的按钮将在2018年12月27日之后永远的消失,同时,这也意味着你的账号以后再想从订阅号升级成服务号需要账号迁移了,账号迁移是收费的,300大洋!
先来看看微信成立后的几个大事件:
张小龙的每一步改变都在牵动着亿万人,但是,恰恰,他却把微信公众号放在了“最末端”。
微信公号上线也有7年之久,但随着各大平台的智能推荐、分发机制、信息流的崛起,微信公号的流量在被分流,如果用更野蛮的词形容就是:“领地被瓜分,你却无能为力,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在大潮的推波助澜下,张小龙佁然不动,依旧保持着公号原有的形态,但是6月份的某天,我突然收到微信团队发来的内测邀约,冥冥之中,我感觉张小龙要做出大动作,果不其然,一个星期后,微信IOS的用户,微信公号变为信息流样式,在两周后,微信Android用户的公号也变为了信息流样式,不过,在这其中,有一部分用户处于灰度测试阶段,没有任何改变,仍旧是原来的样式。这一改,不要紧,骂声一片:
用户:这改的是什么东西?之前关注的号都找不到了,跟看新闻一样,这么难看,微信,再见!
小编:本来阅读就不高,这下更完了,信息流,把我辛辛苦苦写的文章全淹没了,信息流?我看更像信息瀑布~
老板:我得找小龙谈谈,看看,能不能开个权限,把我的这些用户用某种方式留住,这掉粉也太严重了!
张小龙:都别打扰我睡觉,这刚九点就让我去上班,起不来~还有,重头戏还在后面,等着瞧!
最后结局跟我想的一样,张小龙依旧坚持把公号改成了信息流样式。其实我想说的是,用户是不了解产品的,而想增加用户对产品体验的好感,你得用产品的独特魅力去带动用户,比如,产品的交互做的特别好,产品的内容做的非常好。说到内容,有人可能会说,公号的内容,不就是那些大号,品牌号引领的粉丝嘛,有什么区别呢?其实,这就恰恰错了,在公众号的世界里,那些营销号要占到60%甚至更多,真正做品牌号的其实连10%都不到。那又有人可能会问,品牌号接些广告能变现,那那些营销号呢?我如果告诉你营销号的变现手段比品牌号高出3-4倍,你可别不信,简单说几个变现途径:
1.广告,接一些黑五类的广告,比如:丰胸、祛湿、脱发等等。
不要小看这类广告,当你的号走上这条路了,你就只能一条路走到黑了!
2.电商,有粉丝,粉丝又有购买意愿,那就必须得带货了,公号和朋友圈以及个人号的互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体系。
3.洗稿,将别人好的文章,通过各种方式,改成类似的文章,底部加上产品软文,卖货,行为可耻,已经被央视曝光!
4.不实言论,通过一些标题党和不实言论对用户造成恐慌,造成朋友圈“瘫痪式”的刷屏现象,用专有名词叫“粉丝裂变”!
5.暴力黄色视频书籍,这是变现最快的方式,你懂得!
记得有人调侃:挣钱的生意全写在刑法里,用在这里,在恰当不过!如果你已深陷其中,建议尽快脱身,不归路,走不远!
本身微信公众号的诞生是为了“正能量”而生,但是有很多人却被“流量”蒙蔽了双眼,利用所谓的流量通过利己不利他的手段谋取着暴力,你难道不知道,那些流量背后可是一个一个活生生的人啊,他们关注了你,是因为你们能在同一频道上交流,而不是讨论谁的手段更高明!
返回开题,乱象丛生导致了微信团队将订阅号升级服务号的按钮永久下线,这也许对用户来说是一种不打扰,其实,在我看来,功能下线正是“少即是多”的思路,在《启示录,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一书中,作者认为好的产品创意绝非来自偶然,成功的产品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已下,是书中对于产品用户体验优化的几点建议:
1.开发人员不擅长用户体验设计,因为开发人员脑 子里想的是实现模型,而用户看重的是产品的概念模型
2.用户体验设计就是交互设计,视觉设计(对硬件设备来说,则是工业设计)
3.产品创意必须尽早地、反复地接受目用户的试用,以便获取有效的用户体验
优秀的产品从来不需要说话,用户会告诉你的。希望每一个产品背后的宗旨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让每一个用上你的产品的用户打心底里愿意为你支持点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