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了解老子的心事,生活才能过得更幸福

了解老子的心事,生活才能过得更幸福

作者: 蜻蜓之旅 | 来源:发表于2022-12-29 21:35 被阅读0次

据说,《道德经》是世界上发行量仅次于《圣经》的文化典籍,德国每四个家庭就有一本《道德经》,奥地利、瑞士等国有很多人还把《道德经》送给女儿,作为结婚贺礼。

看到这个数据,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是否有点惭愧。自家的宝典在别国如此受欢迎,而我们自己认真精读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就算家有《道德经》的,恐怕也是放在书架上吃灰。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可能“读不懂”是大多数人把它拒之门外的原因之一吧!我的书架上也摆了几本《道德经》,但都没有认真阅读过,印象最深的也只有这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具体是什么意思还真的不清楚。

直到遇到了这套《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才发现《道德经》原来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懂。以前读不懂,是因为没有遇到好的老师。

本书的作者雪漠老师,把只有五千二百五十四个字的《道德经》,通过他独到的讲解转化成了超过一百多万字的现代白话文章。老师的讲解通俗易懂,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是非常适合读这个版本的。

作者通过本书,还想告诉我们如何将《道德经》运用到生活中去,如何运用传统智慧,如何解决心灵问题,如何改善生命质量,如何改造命运,将哲学化为生活的方法论,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的,那么学完后,我们在生活中又如何运用传统智慧给自己解忧呢?

01无为——看破分别

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候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于是孔子推行忠孝仁义。因为整个社会都处“礼崩乐坏”的状态,所以这时候才需要推行忠孝仁义。

因此相较于美与丑、善与恶也都是一个道理。

比方说,如果社会上普遍道德风气不好,肯定就有人提倡仁义道德,希望大家做个道德高尚的人。如果我们身边的人都是道德高尚的人,也就不会觉得仁义道德有多重要,觉得那是正常现象。反之,当我们遇上了许多道德败坏的人时,才会发现道德高尚是多么的珍贵,这才是我们应该要保留的好东西。

所以老子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意思就是当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时,丑已经很普遍了;当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善时,恶已经很普遍了。

可是善恶美丑却不是本有的、固定的、不变的,而是相对的,不断相互转化的。

生活中,你会发现有许多事,站在你的角度,你看来是件坏事,可站在别人的角度,对别人看来却是件好事,所以,好坏并不是绝对的。

另外,老子说的善恶之间的关系,也是想告诉大家,这些概念不是相对的,不是本有的,不要在乎它,不要把它放在心上,不要让它污染你的心。否则,一旦丑出现,就会向往美;一旦美出现,欲望就会出现;一旦欲望不能满足,恶就会出现,仇恨就会出现,情绪、念头全都会出现。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一旦尝到甜头后就不肯放弃,为了收获更多,走上犯罪道路一样。

所以,想要生活轻松愉快些,就要看破分别,不把善恶美丑放在绝对的位置,固执地一条道走到黑。

02无为——无执著的为

一说“无为”,大多数人的理解就是什么都不做,顺其自然,比较消极地面对。

但在圣人眼里,“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无执著的为。也就是说不执著但是还是要做;一直做,但心里不生执著。这样的状态就是,他既没有欲望,也没有偏见,但积极做事。

怎么看他是执还是无执呢?有执著就是非常在乎结果,做事时喜欢盯着结果,容易生起分别好恶之心;无执著就是不在乎结果,只管认真地做,不生分别好恶之心。(前提条件是你一定要做事、有所行动。)

我们不执著而精进地活着,不执著而积极地活着。这才是无为而无不为。总之,无为就是心态上不执著,无不为在行为上是积极的。

当一个人不执著后,他才能做到“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生而不有”就是,明明他做了很多事,很多事都因为他而出现,但他不认为自己做了什么,好像都是理所应当的一样。

“为而不恃”就是,他做了这件事但不指望依靠它得到什么,所有的行为也都是全无功利的。

因此,当一个人能做到“无执著的为”时,想不开心都很难吧!

03无为——多言无益,不如守中

在圣人眼中,多说话是病,释迦牟尼也不提倡多说话,他说:“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错。”

可生活中,我们却很难做到少说话。常常就是大多数人明明把事情办得很好,却是败在了“失言”上,总干吃力不讨好的事。

为什么多说话不好呢?

一是容易得病,要是你不懂说话的方法,多说话会伤气;二是容易伤心,一伤心气脉就不通;三是容易发怒,说着说着就有可能发怒、动气,于是火烧功德林,好不容易修出一点东西,一下就没了;四是容易过于高兴、过于欢喜,容易失态。要是大笑的话,有可能引起心脏骤停或是窒息,从古希腊时代到现代,一直都有这样的事情。过度的情绪,不管是快乐还是忧愁,都对人有害。所以,多说话没有啥好处。

既然多说无益,不如守中,那么这个守中又是什么呢?

儒释道三家都在提倡中道,中就是心,守中就是守住自己的心。比如儒家重视守心,孟子说“养吾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都是在守心,让外界的一切都不能动摇自己的心。

因此,当一个人少说话,能守住自己的心,在寂静中去感受世界,并且还能保持心中寂静、中和时,这个人内心一定是富足快乐的。

写在最后:

中国传统文化太伟大了,它们可以铸就一个有智慧的人,成就普通大众。

书是公平的,它就在那里,你读它就有用,不读就无用。所以,一本书的好坏,重点在于你是否去学习,并且内化它,应用到生活中去,不然光学不用也是白学。

如果大家喜欢《道德经》害怕读不懂的,雪漠老师的这本《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是个不错的选择。

当你了解了老子的心事后,生活自然就会过得轻松愉快的,所以,一起从书中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屋吧!

相关文章

  • 了解老子的心事,生活才能过得更幸福

    据说,《道德经》是世界上发行量仅次于《圣经》的文化典籍,德国每四个家庭就有一本《道德经》,奥地利、瑞士等国有很多人...

  • 了解幸福真相,助你过得更幸福

    每个人都想得到幸福,但有几个人能真正解释幸福是什么?泰勒.本—沙哈尔博士在《幸福的方法》一书中不仅解释了幸福是什么...

  • 你想你的人生过得幸福吗?《自控力》

    你想你的人生过得幸福吗?答案是肯定的,我当然想过得幸福,我希望生活更快乐,身体更健康,人际关系更和谐,恋情更...

  • 0120/2023

    换一种活法,你才能过得更幸福 我们总以为自己只要很努力,只要不断地学习,努力多赚钱,生活就会变得越来越幸福 ...

  • 记性不好的人,才能过得更幸福!

    宝宝们有翻旧账的习惯吗?或者遇到过爱翻旧账的另一半吗?一吵架就把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翻出来再晒一遍的那种。本来很小的...

  • 如何才能生活的更幸福?

    一个单亲爸爸,独自抚养一个小男孩。有一天他回到家时孩子已经熟睡了,他正准备就寝时,突然大吃一惊:棉被下面,竟然有一...

  • 如何才能生活的更幸福

    对于自我和世界的认知,是不断变化的,可以说是一生的课题。 现在的我认为,要想过得幸福,至少得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认...

  • 老子的心事

    一定要明白,成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积累。它不是那种喊口号式的、一哄而起一哄而散式的东西。要想取得人生的真正成功...

  • 老子的心事

    ✅ 阅读《老子的心事》_1--_4页 一、我读到了什么? 1.曲则全,弯曲就是曲,妥协就是曲,受委屈就是曲。老子认...

  • 老子的心事

    今天同闺蜜聊假期安排,除了商讨我们早已约定俗成假期必有节目之一:每日骑行路线。她还问我这个假期要读什么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了解老子的心事,生活才能过得更幸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etx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