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宾馆美美睡了一觉后,长途飞行的倦意已经消除。第二天,是项目考察的开始日期,按照政府文件的要求,我们提前租了一辆双排皮卡车,文件明确说明要四轮驱动,我们也好奇为啥必须是四驱呢?随后的经历给我们解开了谜底。
![](https://img.haomeiwen.com/i6854864/947f8db579f1ab25.jpg)
早上九点,我们赶到了集合点莫桑比克公路局,我们是第一家到的公司,就连公路局的人也没有到,直到九点半陆陆续续才有人来,到了十点,才到齐。环顾四周,世界大聚会,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阵势:白人,黑人,印度人,阿拉伯人,中国人,各色人种聚齐了!其中就我们一家中国公司,我们四位也最为显眼。外面的院子也停满了各种车辆,有皮卡,吉普车,小轿车,普拉多等等,颜色大小各异。在简单开了个会以后,各家公司签了到,在会上,负责人再次强调一定要开四驱车才能出发,可是一家印度公司说他们开小轿车也行,在他们坚持下,公路局负责人只能耸耸肩说“It's up to you(随你)”!然后公路局官员宣布马上出发,去考察项目,于是乎,一个庞大的车队从公路局出发了,车辆足足有18辆!
据公路局文件显示,本次项目考察跨度很大,横穿莫桑比克五个省,从南到北,南部首都Maputo(马普托),中部第二大城市Beira(贝拉),北部城市Pemba(彭巴),总的感觉就像陕西的陕南—关中—陕北这个地理位置,总共里程达到上千公里,这也是为何强调要四驱车吧。但是印度人总是那么开挂,后来他们就因为他们的开挂退出了考察。车队从马普托出发,浩浩荡荡宛如一条长蛇,在马路上蜿蜒而行,每到一处,路边会有很多人驻足观看,领路车是公路局的官员,霸气的普拉多显得特别耀眼,车顶上黄色的灯如警车的警灯一样闪耀不止,表明这就是开路车。车队一路北上,我们四位也在车上把目光投向窗外,领略着莫桑比克的异域风光!
在城市里,到处都是房子,虽然也是楼房林立,但大部分都是葡萄牙人统治时期修建的老房子,一家挨着一家,没有太多的空间,马普托显得格外紧凑。出了城,眼前立即开阔了,没有了水泥建筑,到处是绿色,首都马普托挨着印度洋,海洋性气候让马普托十分潮湿,城外也是各种热带的树木,椰子树,芒果树,香蕉树随处可见,还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树木和花花草草,让人眼前一亮。城外和城里宛如两个世界,一个是文明世界,一个是原始部落。除了我们脚下的马路以外,没有任何现代文明的影子,到处是草长莺飞,零零散散座落不少电视里那种用泥巴盖的圆柱形房子,顶上铺的一种圆锥形的草顶,一下子让我们进入了原始部落的感觉。我们也是眼睛不够用似的,一位领导用傻瓜相机一个劲拍,生怕漏掉一张风景。我也开始向司机询问各种问题,还好司机会英语,我们能交流,但是司机说的不少我还是听不懂,有些云里来雾里去。毕竟我那会才毕业,听惯了标准的英音和美式发音,这种带着明显非洲口音的英语还是一时间难以适应。
一路上我们边聊边看,用脑子飞速记录着看到的一切。中间停了几个地方,带队的官员领我们去项目的主要工程点,开现场会,说明每一处的位置和作用,解释周围的水、土、碎石和电力资源,为以后施工做铺垫。而我的作用这时候就凸显出来了,我们二十多人把负责人围了个大圈,其他各色皮肤的老外都能听懂,我就拉着领导挤进人群,他们说一句,我就把主要内容翻译给领导,因为非洲口音,很多内容都听得一知半解,我就不断I beg your pardon(请再说一遍),让自己和领导尴尬非常,好在负责人十分耐心,给我这个小翻译认真解释和回答每一个问题,我甚是感激,逐渐我也适应了他的口音,情况逐渐好转,领导也不断满意地点头。
随着我们继续北上的步伐,温度也逐渐热了起来。其实我们一直沿着印度洋海边行驶的,看看莫桑比克地图,整个国家是从南到北长条形的,海岸线很长,国家主要国道N1道路就是沿着印度洋海边北上。越往北天气越热,而且是潮热!一路上的道路也不都是好路,虽然是国道,但不少地方都已经破旧不堪,坑坑洼洼,因为是南北主要干道,北往坦桑尼亚,南通南非,各种货车通行碾压,到了雨季雨水浸泡,自然路也坏的快。这也是非洲基础建设差的原因。路不好,我们车队的行进速度也就慢了下来。跑了一天,我们看了四个项目点,其他时间都在路上北上。快到傍晚的时候,夕阳西下,看着窗外印度洋的落日,晚霞如火,照着热带树木,一种非洲原始的美让人感叹,对于当地人来说习以为常,而我们却美不胜收。
在负责人的带领和安排下,我们一行在天黑前入住了一家不错的宾馆。坐了一天车,屁股疼腿疼,下车放松放松,放了水后转了一圈,看看这如公园一般的宾馆。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卸去一身的疲倦,我们四人和他们一起去品尝非洲正宗的Beer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