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涵曾经说过一句话:“记得别人对自己的好,忘记自己对别人的好,你就会变得更幸福”。当时觉得能做到这种的人绝对是内心坦荡的智者。
.
在《被讨厌的勇气》里,这句话正是阿德勒主张的课题分离思想。
.
这本书以一位自卑迷惘的青年与一位智者的对话形式展开,依次表达出阿德勒心理学的主张。
每一个主张都颠覆我的认知。
.
反常识①:心理创伤并不存在
在阿德勒出现之前,普遍被大众接受的是弗洛伊德的心理创伤学,他认为心灵过去所受的伤害是引起目前不幸的罪魁祸首。
.
但是,阿德勒明确否定心理创伤学说,他说:“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
反常识②:你的人生取决于“当下”
阿德勒明确否定弗洛伊德的原因论,提出目的论学说。
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刻”的你自己。
.
反常识③:人的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会成为“个人”。由于太惧怕人际关系所以才会变得讨厌自己,你是在通过自我厌弃来逃避人际关系。
.
反常识④:把自己和别人的课题分开
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变化。
回到开始那句话“忘记自己对别人的好,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好”,别人如何看待我们的好是别人的课题,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就可以。
.
反常识⑤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所以我们都在追求从人际关系中,所以,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才能获得自由。
.
阿德勒还提出,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就是追求“共同体感觉”。当我们在人际关系中遇到困难或者看不到出口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倾听更大共同体的声音”这一原则。
.
心有一隅,房子大的烦恼就只能挤在一隅中;心有四方天地,山大的烦恼也不过是沧海一粟。
.
正如周国平所说:
“如果你把全部注意力放在一件事上,那件事多么小也会被无限放大,仿佛是天大的事。那么,调转你的视线吧,去看人间的百态,历史的变迁,宇宙的广袤,再回头看那件事,你就会发现它多么微不足道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