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是感染新冠之后40多天了,我早已走回垫子进行阿汤练习,但练习方式跟以往有所不同,比如之前会跳来跳去,尽管跳得并不好,到现在我还是老老实实地往前走往后走。据说,这样练习有助于培养呼吸,那我借机感受一下。
可是走来走去久了,有时身体会不自觉地想跳,记得某一天在坐立的vinyasa中,我本该双脚依次向后走,但一不留神,竟然要跳起来了,幸亏我发现得及时,又把自己想跳的冲动给按住,继续走到后面。事后,我在想,这是否意味着我的身体已经准备好了,该回归到跳的节奏了呢?我似乎应该顺势而为,不用特别刻意为之。
这是生理期休息过后的第一次练习,心中想跳跃的声音再次响起,到了练习的后半程,那我便试试看,先是往前的穿越,还行,虽然没跳太高,但双腿比较灵活地往前伸了,脚外侧微微擦地;双手撑地后,往后跳,我依旧做不到连贯后跳,那就臀部落地后,再往后跳,也还行,比较轻,没有出现重重的砸地声;到最后快要结束时,又体验了从半前屈跳到四柱支撑,似乎身体还算轻盈。我心里有点底了,本来打算过渡一周,再恢复跳跃,也说不定在第二天的练习中就跳来跳去,视第二天的心情而定吧。
练习中,双腿后侧有点紧,但是在下犬式里,我找不到打开腿后侧的感觉,倒是肩膀头外旋这件事,感受得比较明显。不知自己的下犬式做成了什么样子?这个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的体式,我对它充满了敬畏之心,不是害怕它,就觉得总能在这个体式中发现自己需要改善和提升的空间。
呼吸是我会持续关注的,比如在流动中,呼吸是否断了,是否依旧能带动体式,在静止中,呼吸到了身体的哪个部位,身体到底有什么感受。在一些体式中,我能清晰感受到,身体后侧有一声声轻微响动,那应该是呼吸带来的变化,脑海中瞬间冒出了邹杰老师经常提到的呼吸动力学这几个字,貌似练对了呼吸,脊柱问题都可以有效调整。同时,在扭转体式或前屈体式中,我感觉身体后侧会被气息充满,很充实的感觉,而那些部位在此前的练习中感受不太明显。
其他体式中,我没有感觉身体很紧,到了马里奇CD,就原形毕露了。马里奇C,并没有很难,我可以根据自己捆绑的深入程度预测出自己在D中的状态。我向右侧的扭转比较薄弱,前面几个扭转体式感觉还行,到了马里奇C,哎呀,怎么脊柱根本扭转不过去?于是乎,就不要期待捆绑有多紧了?再加上换了一条很好看的瑜伽裤,但材质偏滑,绑上后,就感觉大手臂一直在打滑,很快两只手就要脱离了。
见此情形,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嫌弃那条好看的瑜伽裤,可后来仔细想想,关裤子什么事儿,明明是自己学艺不精。再顺道分析一下做不到的原因,可能前面的扭转不够深入,呼吸也不够深入,外加天气原因,那天据说是北京最冷的一天,最高温度才零下6度。尽管我是在20多度的室内练习,但外界对身体的影响依旧不容小觑。在大自然面前,我绝对认怂和臣服,不硬刚,不强迫自己,做不到的体式,一定有原因,就第二天再做。
最近一段时间的头倒立,我按照邹杰老师说的,靠墙练习,依旧会纠结头和手的位置,练习时,心里对于翻过去的担心少了一些,可是每次并没有立住多久。那天,我离墙做,不设限,尽力而为。还是有点纠结头和手的摆放,当头顶一触地,有点扎根的感觉,身体随之有点轻盈,做到头倒立应该是没问题,但身体似乎没能笔直地垂直于地面,那我就退而求其次,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看看能待多久。
每次一到头倒立,我的呼吸就会变快,这次依旧如此,但数的数字貌似多了几个,下来时也比较轻轻落地,好神奇,看来老师的方法有用,接下来继续回归靠墙头倒立,让身体更从容地适应大头朝下的感觉。
貌似只要持续练习,我的感受就会源源不断地冒出来,成为我写文章的素材,尤其是停了几天练习之后,重回到垫子上,身体的反馈会非常明显。我很喜欢这种感觉,甚至觉得自己的身体就是一个大玩具,相处越久,惊喜越多,是个无穷无尽的大宝藏。希望大家在挖掘自身宝藏的过程中充满享受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