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这里涉及到两个概念,“知道”与“不知道”,“知道”是对某个对象的属性有所认识与把握,而“不知道”则反之。
“知道”本身也会成为一个对象,因此会不断的迭代自身,因此在这里我不想讨论他们更深层次的二元关系,只想在表层讨论他们的关系,而且也只有表层的才会实用。
比如我说,知道自己知道,前者的“知道”是二阶的,他的对象是你后者的知道,后者的“知道”便是一阶的,他的对象是外在一些事物的认知和把握,这里主要讨论的是后者。
分析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人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会先获取信息,做出一定的预判,尤其是现今数据、信息剧增的时代。
按照这个逻辑,我们是先知而后行,先知就成为了后行的前提条件,如果“先知”出了问题,那么“后行”也会出现相应的问题。那么我们就来讨论这个”先知“。
知的本质属性是感之属性,对客体的感知。“知道”导出遮蔽性,“不知道”导出追问性。
当我们知道自己对某一个对象有所认识和了解时,我们便很容易坠入止步不前、故步自封的境地。
比如,很少人会对一个杯子发出追问,这个并不是你追问、不追问的问题,而是你知道自己知道这个杯子,产生了遮蔽性。如果你不知道某些事物,你会继续去追问、摸索。
为什么知道自己不知道,比知道自己知道更重要。对外界的知道,其实是不太现实的,我们需知道外在的世界,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因此你的“知道”很容易就成为一种误导。
需要不断地追问,不断地把握,才能让你的“知道”与外界达成一种相对平衡的匹配关系。那么“不知道”方可是生存之道。
有的时候,明明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关于这种情况,可以是有意而为之,也可以是无意而为之。其实本质上来说,都是我们的人性心理作祟。
有意而为之,也许是面子、声誉这些原因,无意而为之,则多半是因为一些刻板印象、自我欺骗、认知偏差、首因效应、近因效应等心理效应所致,因此需要引起警惕。
事例
科学革命源自于16至17世纪之间的欧洲,主要是由中世纪的观点转变为现代科学的基础。中世纪的主流观点认为人类已经达到了全知的状态,如若是个人不知道某些事,他便会去问更聪明的人,而不会去寻找别人还不知道的事,当时整个知识体系也有可能不知道一些事情,但大家都认为那是不重要的事情,人类无须知道,例如,蜘蛛是怎么结网的。
因此,当时人们以为人类已经是达到全知的一种状态。科学革命中所体现最主流的观点是人类一无所知,承认自己的无知,从此,人类探索未知的热情大幅高涨,当时人们在各个领域(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医学等)都得到的开拓式的发现和创新。
在股市中,通常亏钱的基本都是不知道股票、股市的真正内涵,却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而通常可以赚到钱的,却总是知道自己对股市、股票是“不知道”的。
股市中充满着蝴蝶效应、“黑天鹅”(人无法预知的意外),也就是股市总是一直在变,那么你对股市的认识也需要不断的改变,这种改变不仅是信息上的改变,更是思维模式的改变。才能让你的认知与股市达到相对匹配的状态。
观点关联
苏格拉底:“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
“骄兵必败”;“要让一个人灭亡,先让其膨胀”,的说法也印证了,骄傲与膨胀也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知道了一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自我遮蔽,看不到其他的倪端,终究惨败。
尼采:“解释会禁锢我们的思想,失去思考的本质。”,任何解释都以为自己已经知道、掌握某些事物,而这个解释会将我们的思考、注意力束缚在这个解释中,而看不到其他的解释,唯有无知方可破解。
查理·芒格先生是沃伦·巴菲特先生的黄金搭档,他喜欢逆向思考,他总是致力于寻求证据来否定他已有的理论,无论他对这种理论有多么珍惜,无论这种理论是多么得之不易。这也正是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一种觉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