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几天,84岁的庄表中教授突然“火了”。他从2008年对魔术产生兴趣就开始借助魔术讲解力学知识,至今已有十年,从小学生科普,到研究生课堂,他的观众遍布各个年龄段。除了时不时跑到小商品市场选购新的魔术道具、更新表演节目单外,庄教授还将几个拿手魔术背后的力学原理分析成文,发表在学术期刊上。
看到这则信息,每每让我想起那个朴素黑衣,不穿袜子,黑色布鞋,头发斑白,极瘦,蓄胡的中国遥感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小文,被网友誉为《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一个沉默、不起眼的小角色,却有着惊人天分和盖世神功。”
还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74岁的梁昌洪教授,从教几十年,他一直坚持手写板书上课,教学严谨又生动,课程常常是一座难求,严谨、工整的板书配合偶尔出现的科学家头像,被网友评价为“比PPT还要好看的课堂板书。”
浙江大学84岁的蒋克铸教授,退休后反聘到竺可桢学院,继续上课至2008年。今年10月份,蒋克铸向学校提出,希望能够再度走上讲台,向学生分享他积累了一生的宝贵知识。头发花白的蒋老一直坚持站在讲台上,并一丝不苟地书写板书。对于站着讲课,他甚至有些“倔强”,说:“站着上课,是一名老师最基本的素养。”
2
那么,为什么这些老教授能成为网红,受到社会、网友的关注呢?这与现实社会中处处充斥着浮夸之风、虚假之名、功利之心有一定关系。
我们每天刷着朋友圈、浏览着网页,看到更多有关教育的信息是什么?
每每都在批评中国教育体制问题,不是高考制度需要改革,就是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不是家长宠溺孩子,就是教师素质有待提升;不是教师工资待遇问题,就是课外有偿补课办班问题;不是家长蛮不讲理,就是教师收受红包;不是性侵,就是虐童……
今天某地出现了“熊孩子”,明天家长陪写作业导致住院,后天女教师被家长围堵等等新闻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充斥着我们的视觉、听觉,而结果就是无论什么样的新闻,后面都会有键盘侠各种分析、评论,有的分析文件精神,有的为教师正名,有的解读家长,有的替孩子道不平,就是寻找不到那么一把刀,来划破笼罩在“教育”这座金字塔上那厚厚的云层。
而现实的学校教育教学中,教师又是如何对待自己工作的呢?
只能说绝大多数老师能够完成自己的工作,也就是说能够将教学内容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至于说是否具备前沿的教育理念、适合的教学方法、辅以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于自己的日常工作中,或者是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地进行教育、辅导,还真不好说!
这种说法可能有触犯众怒之嫌,不过似乎也不为过。
3
网上一位老师晒出了自己一天的工作:
早上6点前起床,赶公交车,运气好,还来得及在学校附近的巷子里买煎饼或是包子(哪样不排队就买哪样);
到办公楼放下包,来不及用早餐,疾步走到教学楼看看学生情况,刚好7点整;
学生陆续来了,课代表收作业;
7点15分,早读正式开始,有两名学生迟到,问清原因,教育几句;
7点35分,上第一节课;第二节空堂,5分钟吞下早餐,改作业;
看学生做课间操,再去另一个班上第三、四节课;
食堂午餐回来,学生在办公室等,有疑难,要辅导;
下午没课,改作业,备课;
班主任开会,发了一摞表格,布置了一堆任务,不知道该如何去做;
回到办公室,有家长来访,家长话多了一些,心情可以理解;
6点30分,今晚不用值班,可以回家了;
老人早就把孩子接回来了,而且最幸福的是“有现成的吃”;
晚上想翻翻同事推荐的书,已看不进去,想看会儿电视,又不耐烦广告,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我们看到的是辛苦的一天、忙碌的一天,可以用头不抬眼不睁的拉磨驴精神来形容。也有网友精辟地将教师的工作总结为: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猪差,干得比驴多,压力无限大,收入无限少。
4
我有很多当教师的朋友,通过沟通,可以了解到他们每天都有需要一直跟写的教案、及时辅导的学生、随时批改的作业、不定时的家访,以及学校布置的工作,隔三岔五的会议等等,似乎是上了发条的闹钟,无时无刻不在向前奔跑,一旦歇息,也许就是终点。
但是这种忙碌,我认为不是真正的忙碌,用网友的话说,应该只是看似很忙碌、自己感觉很忙碌,其实也大可以不那么忙碌。有时候这种忙碌就成为逃避现实的一种借口,每到周末,可以躺在床上煲电话粥、刷朋友圈、追剧,饿了叫外卖,通过这种方式来放松自己、慰藉自己一周的辛劳,并且言之凿凿地称为劳逸结合,其实我看就是生活毫无规律、毫无节制。所以,也就导致即使躺在床上看电视剧,也会给自己找一个忙里偷闲的借口:我在搜集素材、我在关注时事、我在感受生活、我在更新教育理念,我在如何如何……
我只能说:你平时的忙碌都是一种假象。没有安排好时间的生活显得杂乱,没有合理规划的生活缺少精彩,不懂得自律的人生也将终日碌碌。
我也看到很多教师,没有那么忙碌,不仅生活井井有条,闲来看看书、喝喝茶、写点小文,周末登登山、假期旅旅游,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而且无论是学校授课、还是教学研究中都游刃有余。由此我就想到,那些每天忙碌或忙得不可开交的一线教师们,他们的生活之所以被自己形容的惨不忍睹,和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对工作的理解是密不可分的。
试问:这样的教师又哪有“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学、探究教学方式、方法;哪有“心情”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哪有“空闲”去阅读、听音乐,充实自己的大脑?恐怕是对于生活中的美好,也是越来越少。又怎么可能会出现专家、学者、大师这样级别的牛人了。
5
我们再回头看看庄表中教授受到关注的原因:
首先,庄表中教授将自己教书育人的工作当成了一项伟大的事业,在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理想、追求,找到了使之忘我的快乐。他退休后,并没有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每个学期他都要去给大一、大二学生上党课、开讲座,偶尔还需要负担研究生课程,分享、讲解自己的科研成果。并且将自己在力学理论上的研究成果开到中小学生课堂,给孩子们做科普讲座。
其次,由于魔术本身蕴含着许多电学、光学等知识,庄表中教授借助魔术讲解力学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说只有对工作的热爱,才会深入研究针对于学情的教学方法,如何能够将比较枯燥乏味的力学知识通过直观、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既要让学生喜欢、接受、掌握所授课内容,还要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这说明庄表中教授对工作的挚爱,用心经营着属于自己的这片“园地”。
所以也就有了浙大校友夸他“是位特别可爱的老先生,就是抢不到他的课。”甚至有网友慨叹“当年如果有这样可爱的老师,自己或许也会爱上物理吧。”
相比于每天机械式地重复着教学,枯燥地进行着讲解,其实还是老师们没有如果转变思维,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将工作当成自己的爱好来去挖掘、探究,又怎么会找不到让学生喜欢的方法呢?学生又怎么会在课堂上不愿意听课呢?
6
可以说,之所以每当有像庄表中教授这样的新闻出现,都会受关注,从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这些勤勤恳恳、默默耕耘的老教授、老专家们,他们对待自己工作严谨的态度,对待学术问题深入研究的精神,以及他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和崇高的职业精神。
他们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教育的理解,证明着对教育的热爱,弘扬着教育者的精神,塑造着教育事业的伟大。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如何快速致富;如何一夜成名;如何七天成为大师;如何三天成为网红……多少人都将名利放在了理想、追求、信仰的前面。这些与多年如一日、默默无闻、苦心钻研形成了鲜明对比,就像一股清流滤过诸多尘埃、不带一丝铜臭,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坚持、看到了还有那么一些人在为自己酷爱的事业执著地奋斗着。
其实,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之所以每天看似忙得不可开交、却又不知所措,关键在于没有给自己的生活一个目标,给人生一个规划,最主要的是还缺少这种务实的作风、踏实的精神,以及几十年坐住冷板凳的毅力。如果我们能每天少摆弄一下手机,少刷一点朋友圈、少看几集电视剧、少几顿酒局、少扯点闲嗑,多钻研一下业务、多学点电脑知识、多看几篇文章、多练几页书法、多锻炼锻炼身体,相信无论在工作、家庭、个人修养等方面都会大有提升,经过多年的浸淫,也会积淀出大师一样渊博的知识、博大的胸襟、忘我的追求,以及人生的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