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如何学习》第7章。
一句话总结:作家创作的三个阶段。
昨天看《如何学习》提到顿悟时刻,但学者们并不满足这种短效顿悟时刻,学者们想要找到长效的手段。
不负众望的是,学者们找到这样的一个长效过程,并因此取名为“渗滤”,寓意像煮咖啡一样,先将咖啡粉浸泡,再透过滤纸点点滴落。取其浸泡,渗透、过滤之意。
而“渗滤”这个长效过程是研究作家创作得到的。
当然作家创作可能并不是有意识的进行这个过程,学者们是通过外人的角度去总结出来的。
“渗滤”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打断,关注周围环境和有意识反思。
打断,其实就是字面意思,打断正在做的事。
面对打断其实我们在生活中是非常反感被打断的,但是打断也是有正面意义的,打断能够让人对当时做的那件事记忆深刻(蔡格尼克效应);打断能够提高任务的优先级。
关注周围环境,通过调动感知能力,去感知周围的环境,这时素材灵感扑面而来,这就有点像加强接收能力的雷达搜索到更大范围的信号。
有意识的反思,将上一步骤搜集来的素材进行思考反思过滤,留下来的素材才是有价值的。
三个环节缺一不可,第一个环节为第二个环节提供方向,第二个环节为第三个环节提供素材来源,最后一个环节将搜集来的信息进行整合。
以上这是作者创作的一个基本过程。
那这个对我们不是进行创作的普通人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是有意义的,这对于我们在工作中面对的项目就可以使用这种方式进行行动,这种行动要注意留有充足的时间,因为关注周围环境是比较耗费时间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