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情、家国,交织在春秋战国的血雨腥风中,仿如沸水遇到新茶,即刻清香四溢,满室皆春。而翻开《诗经》、《楚辞》的书页,那个刀光剑影、群雄争霸的烽火年代便远去了,文学的殿堂轻敞了大门,静等着书海拾遗的后辈们,前来梦一回古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8895860/14acf1505716066f.jpg)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流水潺潺,飞鸟婉转,那河边的男子踌躇满志,思忆着美丽的姑娘,甜蜜地苦恼:“我该如何向她表达我的思恋啊?我该如何追求我日思夜想的姑娘呢?”
孔子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开篇的《关雎》奠定了整部诗集的基调,无邪、真纯、热烈,就算是苦苦的思念,也生机盎然,充满了沛然之气。
《诗经》以男女之爱表达思想情感,而后人多以政治目的进行不同解读,难免牵强附会。我更愿意用最真、最纯,也是最简单的方式去理解。
而最近网上热议的“婚嫁明码”、“挂牌相亲”等等,实在令人费解。学历工作、家庭背景、身高相貌等等,皆成了筹码可以“称斤论两”?!。我想,游走在相亲公园一角的人们大概连“荇菜”也不认得了吧!
“至情至性”之《诗经》。现代社会已经将“爱情”和“婚姻”搞得太复杂,捆绑了太多的利益。远不及那个硝烟弥漫,却仍民风朴质的年代来的真实、可爱。
还是回到书海埋首品味:
《蒹葭》中对恋人如梦如幻的期待,
《静女》中对心上人辗转反侧的思念,
《柏舟》里对自由爱情的坚贞,
《氓》中被抛弃的女子自我解放后,对丈夫掷地有声的谴责!
![](https://img.haomeiwen.com/i8895860/72ba1b2f0def8246.jpg)
爱情不一定浪漫,但屈原一定是。可他的浪漫太过于沉重了,沉重至不惜用整个生命去背负。
家国,就是屈原整个生命的浪漫;而屈原,却是整个中国文学史的浪漫。
“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文心雕龙.辨骚》--刘勰。没有《离骚》,我竟不知要到什么年代才能诞生这样的人,做这样浪漫的词,唱响中国文学的浪漫之歌。
若仔细翻阅那段历史,你会发现若没有政治流放、国家式微,就没有满腔热血而郁郁悲愤的“诗人”屈原,也就不会有那“朗丽以哀志”,“绮靡以伤情”,“瑰诡而慧巧”的《楚辞》。
归结一切,是家国命运塑造了伟人。
而今,又有多少人如他那样痴醉于国家命运呢?
我反对“唱衰当代中国人不爱国”的说法,因为永远不要低估那些潜行在暗夜里的“守卫者”。
从香港大学内陆学生“手撕港独宣传单”来看,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早已自信自觉,满腔的的民族归属感并不少一分!!
而从党十八大以来,一波又一波的高技术人才甚至是领域大师回归祖国而形成的“潮流”来讲,无不验证着“梁园虽好,非久恋之乡!”的家国之情!
追溯历史,两千年的基因强大而不屈。
民族、家国的情怀从屈原投江起就化成了水、化成了血,和我们永难分割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8895860/2992a832d7661c42.jpg)
回到《楚辞》,
可叹其文琳琅美玉、琼池瑶席、香草美人的奢华绝美;
可贵诗人“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圣洁孤傲;
更钦服于“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情怀。。。。
虽不能一睹古人风采,但跨越千年,古人风姿却越发清朗了!
时时瞻仰古人,常常思考当下,我们总能找到迷雾中的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