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心動念》
庚子年四月初二,氣溫十八度,有點涼風,心中亦十分寧靜安祥,因工作清閑,便想寫點文字以作紀念,紀念當下之好心情,皆因壹切煩惱源於起心動念,心苦歸於平常心,清靜心,便是最佳之修行。
什麽叫真正的放下?
就是有壹天,當妳再次面對妳過往的難堪、妳憎恨惱怒的人,心如止水,不再起心動念,坦然面對,壹笑了之。即便別人在妳面前,復述妳過往種種不幸時,妳仿佛是在聽別人的故事,心裏壹絲漣漪都沒有了。放下,莫過如此。
下文用教育作為壹個觀點,小輩無才無德,權當胡說八道,望壹笑置之。
記得孟子雲:人之患,在好為人師。人的忌諱,在於喜歡做別人的老師。師之道,傳道,授業,解惑。但大多數人都會東拉西扯,天南地北,化作繡花枕頭,而學聖賢之道,學君子之行,稍有所得,很容易自以為是,認為自己的見解是絕對正確的,自己是最博學的,這時候就喜歡到處炫耀,到處去教訓別人,自己則以老師自居。
孟子的本意並不是說“為人師”不好,而其中關鍵在壹個“好”字。“好”字體現的是自我炫耀,自滿自足,固步自封,不思上進。這種“好為人師”為的不是傳道授業解惑,而單單為的是貪圖訓斥他人、受人尊敬的虛榮而已。
學無止境,任何壹個人永遠無法達到無所不知的程度。所以,我們壹定要切忌:不要動輒就以老師或專家的身份去教訓別人,以此來顯示自己的博學和威嚴。
好為人師可能是人的壹種本性。每個人都願意在他人面前表現自己的了不起,顯得比別人強,從而獲得自己的虛榮與滿足。而好為人師,喜歡教育別人,指導別人,在自覺與不自覺之中已經包含了我比妳強的自以為是。
「好為人師」這是大毛病,處處以老師身份出現,這姿態很高。有沒有能力做別人老師?先要想壹想,我起心動念,能不能給大眾做榜樣?社會大眾都起我這個念頭,這社會怎麽樣?得先問問自己。
第壹個是德行,第二個慈悲。
喜歡教導別人的人,往往自以為是,自以為有學問,自以為正確,壹副高高在上的氣魄。“自信方能自強”,不錯!人必須有自信,但過分自信就會成了自大,而忘記了學習,忘記了謹慎,忘記了奮鬥。
《涅盤經》雲:“常為心師,不為師心。”人的毛病在於喜歡做別人的老師。這句話反過來說就是,沒有人喜歡被別人說教。“好為人師”的人,讓人不舒服的地方往往在於,不懂裝懂,反復地說教,或者是習慣於將自己的看法觀點強加於人。“好為人師”的人,意在求榮,實際上結果往往是取辱;意在顯示聰明,實際上卻是愚蠢,所以孟子才說它是“人之患”。此中智慧,值得深思。
陽明先生說:人生大病,在於壹“傲”字。好為人師者,向來自傲。他們自視過高,不能清楚地認識自己,也不會懂得敬畏他人。總會帶著批評的眼光看待壹切,鼓吹自己的知識和見解。好為人師者,不懂自謙。真正的大師,卻從來都是謙遜的。他們能虛心接受他人的批評,耐心聽取他人的意見,不以自我為中心,不妄自菲薄,也不敝帚自珍。
細細體會,我們會發現其實每個人都會帶有壹些自戀在自己的人格裏面,所以,當我們碰到那些真正自戀型人格的人時,我們以坦然的態度面對最好,切莫較真,因為跟自戀型人格的人較真,妳只會等於給自己下了壹個套,讓自己陷入長久辯論的泥潭裏。
中國幾千年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謀生,是教我們做壹個人,職業技術則是另外學的。而且教育從胎教開始,家教最重要,然後才是跟先生老師學習。人格教育、學問修養是貫穿壹生的。所以,社會除了政治力量、財富力量以外,還要有獨立不倚、卓爾不群的人格品格修養,作為社會的中流砥柱。
妃子笑於珠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