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想法读书
那生来就有的“自我”具备一切美好,不必外求只需内观

那生来就有的“自我”具备一切美好,不必外求只需内观

作者: 杜薇_学能提升训练 | 来源:发表于2018-06-05 14:46 被阅读0次

    ——重读《遇见未知的自己》

    那生来就有的“自我”具备一切美好,不必外求只需内观

    1

    记得那是2013年,在一位朋友的推荐下,第一次阅读这本书。读过之后很兴奋,内心一直有一个小小的自我,在意识里萌芽、蠢蠢欲动。好像所有的人生难题,都有了答案,瞬时有超能量赋身。

    第二次读,是我挣扎在自我的矛盾中,被亲子关系(与自己的妈妈、还有自己的孩子)撕扯到痛不欲生之际。那是2015年。这本书是妹妹送我的生日礼物。

    当时的我意志消沉,我知道了就算是德芬老师本人,也有情绪的谷底,也经历了来自她自己人生课题的挑战和折磨。那我的课题已显现,逃避无法解决,只有勇敢面对。于是,我渴望遇到贵人,渴望有精神的交流。我读佛经、去教堂做礼拜,上各种心灵成长课。

    第三次读,是现在,2018年。从第一次阅读的新鲜感,到现在,我发现我的很多所学所想,这本书都有提到。经典,就是经典!

    2

    我本身没有信仰,虽曾多次偿试读佛经,但可能缘分未到,始终无法入门。关于身心灵,听起来可能还有些玄乎。不过一定要从科学角度解释,也是有大量论据的。如:量子学,生理学,心理学等等。书中很多论点有引用过心理学家荣格的理论,如意识和潜意识。

    书中有一位智慧的老人,点亮了很多人生命迷茫时的那盏明灯。他用通俗易通的语言,向主人公若菱传授了“找到真我”的方法。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若菱找到“人的本我,即为——爱、喜悦、和平”。

    对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有幸体验过那种全然敞开自己的心,任由自身能量流淌的感觉。那是一种被自身大爱所包裹,内心无限和平和喜悦的感觉。让样的体验让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带能量的发光体。总有人和你同频共振,总有事让你去做,总有精彩让你去创造,而你所要做的,仅仅只是——做好你自己。

    3

    书中提到几个观点,特别好,我得写下来。

    1).人的认知。

    看似人很自由,可以自己做各种选择和决定。实际上,人的表意识只占到意识的5%。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一部自动化制约模式下的机器,往往身不由已。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有意识地观察自己的意识、行为模式,努力的扩大表意识占意识的比例。

    那生来就有的“自我”具备一切美好,不必外求只需内观

    关于认知,在心理学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ABC理论,A(事件)→B(想法、信念) →C(结论)。相同的A,因为不同的B,得出不同的C。一群人讨论的很激烈,都以为在说A,其实都只是在说各自的C罢了。

    比如:A(事件:我婆婆看到我的时候脸色不太好) →B1(想法、信念:我认为她讨厌我) →C1(结论:我感到好难过);

    A(事件:我婆婆看到我的时候脸色不太好) →B2(想法、信念:我认为她当时心情不好) →C2(结论:我会中立地注意自己和她的互动);

    A(事件:我婆婆看到我的时候脸色不太好) →B3(想法、信念:我认为她身体不舒服) →C3(结论:我会很心疼她对她格外好些);

    唯有用爱心来滋养自己,丰盈自己,不同的C在一起才不会起大冲突。而客观地描述事实,不评判、不抗拒,用慈悲心和爱心全然地接受一个人,是彼此接近同一个A的好办法。

    这也是《正面管教》和《非暴力沟通》所倡导的,凡事只讲客观事实,关注于解决问题的意义所在。只有我们描述的是客观的事件A,我们才能在认知上同步,只有关注于解决问题,才会努力穿破思想带给我们的重重障碍,关注到客观事件A。

    2)关于情绪

    因为出生,孩子离开了母体,离开了它的生命之源,饿了不能马上就吃,一切都变了,这时人会产生出新的小我,与本我隔绝。我们每个人天生就有很多无名的恐惧,到了最后,这种无以名之的不安全感和分离感,就变成了一种存在性焦虑。所以,新生儿需要无限的爱和抚慰。

    来自书中“痛苦之身”示意图

    如何面对人人都不可避免的情绪问题呢?我从书中总结了三步走:认知→接纳→疗愈。

    我们要知道,那些天生的恐惧、所求不得的愤怒、希望落空的悲伤,都只是一种生命能量的自然流动,它会来就会走。不论是什么样的情绪感受,都是客观存在的,是正常的。当你保持知觉去观察自己的情绪时,你可以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此刻,我感到非常失落(等感受)。当你看到它时,你与它之间就留有了空间,你的内心就有了力量。

    接纳,就是向事实臣服。事实最大。客观事实,谁也无法改变。对我们不能改变的事,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接纳它,向它臣服。不要试图去否定和排斥它。因为,你越抗拒,它越强大。凡是你抗拒的,都会存在。你可以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此刻,我感到非常失落(等感受),我全心地接纳这种感受,并且放下对它的需要。尽管我不欢迎它,但我允许它的存在。尽管无论你是否允许它都会存在,但当你说你允许它存在的时候,你的内在就有一股力量升起,你就不会那么害怕和排斥你的情绪了。

    在此,我在特别强调一下,对孩子的情绪,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学会——全力的支持和认同,给予他们无条件的爱。不要担心这样会宠坏孩子。

    当我们的孩子因为想要吃一根棒棒糖哭闹时,我们如何做?

    a.想让他马上不哭,说:“好嘛,别哭了,给你买就是了!“

    b.否定他的情绪,说:“这有什么好哭的,不就是一颗糖?“

    c.打压他,说:“不许哭,再哭就揍你!“

    d.无视他。什么也不说,尽管让他哭。

    无论采取以上哪种处理办法,他的情绪从来没有被认可、被接受过。所以,它们也从来不会离开。这些负面情绪存在我们的身体里,会自成一个能量场,以痛苦为食,还会制造事端来产生它所需要的情绪来维生。(可参考“胜肽的需求“理论。)

    我们只是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的情绪,不去阻止或否定情绪。但不代表认可他的行为。该遵守的行为规范,还是要遵守的。我们要做的是:接纳孩子的所有情绪,不论好的坏的,用和善的态度纠正和引导他的行为。

    当之前压抑的情绪已经产生。我们需要保持觉知去观察它,分辨它,接纳它,释放它,以达到疗愈的目的。压抑多年的情绪,就像是黑暗的能量,无可逃避,唯有带着爱的觉知之光,才能消融它们。

    3).活在当下。通过让自己的注意力保持在当下的活动,来观照自己的身体。比如:跑步、太极、瑜珈、静坐冥想,加强练习、可以增强对潜意识的觉察力。这是让自己和本我联结的有效办法。

    4).看到自己的不完美、愿意承认并接纳自己的阴暗面。学会和自己的负面情绪和平相处。为什么有的老师会出现言行不一的情形?因为他们通过学习不断地壮大自己的小我,失去了内心的柔软度,也用它们挡住了自己的阴暗面,不去看自己的自卑和匮乏,反而增强了“我执”的力量。

    4.

    书中经典金句频出。

    如: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恩想来来去去,但却影响不了内在的我。我有思想,但并非我的思想。

    让我们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想法,和围绕着这个事件所编造的“故事”。

    而我最想要用来结尾的,是老人留给若菱的信,。

    亲爱的孩子:

    该是你展翅高飞的时刻了。我看到你的成长、茁壮。心中有无比的喜悦。记得,要把你的祝福跟所有人分享,因为分享就跟感恩一样,分享出去的越多,你回收的就越多。又到我去游四方的时候了,临走前我送你一句话,记住——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地反映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地方的旧伤又被碰触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

    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怼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儿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包装外壳,你会享受到它的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

    祝福你,孩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生来就有的“自我”具备一切美好,不必外求只需内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fnp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