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柴书院&简书写作营】
砍柴校长21号晚上的课,我是昨天才有时间回听、整理成笔记存档的。听完课最深的感受,是校长作为写作培训老师的高度专业。
这节课的内容,本是关于列大纲方面的,但校长没有一上来就直接讲大纲的事,而是再一次从素材,这个写作过程中的重要角色讲起。
首先,校长说起之前的作业:到底是选题在前,还是寻找收集素材在前?我们平常在阅读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好的选题。而在确定一个选题之后,再按照这个选题方向用心收集素材的过程中,又会引发很多新的思考,会发现更好的选题,更好的切入点。原来,选题与素材之间是相辅相成,没有明确的先后之分的。
接着,校长讲了写作者到底应该依靠灵感,还是素材进行创作?这一点,作为小白的我,之前一直以为,一个写作者肯定只能依靠灵感,才能写出感人的好文章。
而校长却说,如果一个写作者写作完全去依靠灵感的话,那他不能被称之为真正的专业撰稿人。专业撰稿人,是在没有灵感没有状态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也就是说,当你积累了大量素材的时候,灵感自然而然就会迸发出来;而当你灵感不够的情况下,也能依靠大量的素材积累,最终很好地完成创作。原来,对一个写作经验非常丰富的人说,灵感和素材,两者一样是相辅相成的。
然后,校长就“把书读厚”和“把书读薄”又做了详细地讲解。收集大量的素材堆在自己面前的时候,就是把书读厚的过程。而后,在一堆的素材里,最终选择了觉得最合适、最好的一个切入点,再由这个切入点引出文章的主线,这条被拉出来的主线,就是把书读薄了。这个时候,所有的写作框架都要围绕着这一素材主线来写,能佐证这一主线的素材,才是有用的素材。
对于素材,只有解读透了自己的素材,才能让自己形成一个写作思路;只有在一堆如乱麻的素材中,找到那个让自己眼前一亮的线头,才能让自己的思路变得清晰;只有素材真正搜集到位了,才能让自己心中有一个写作的框架。(开头自己怎么写?观点自己怎么承接?结尾怎么结?胸有成竹。)
最后,校长说,只有自己的素材,能够让自己形成一个行文逻辑的时候,才能开始下一个阶段:写大纲。
就这样,校长在帮助我们对素材这个写作中的重要角色,真正了解透彻后,才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的内容:关于列大纲。
如果,校长一上来就讲大纲的事,我想,我可能和以前听过的某些写作课一样,完全是“断层”的感觉。
这才是最专业的人,最专业地讲专业的那些事。再一次感恩遇见最专业的校长!最专业的砍柴书院!
关于列大纲写作,这个不难理解。我们收集素材,就是不断地发现钻石、宝石、珍珠的过程。列大纲写作,就是把它们一串串穿起来成项链的过程。这样做,才能让写出来的文章有完整的结构,不至于散乱无序。
大纲,就像修房子的设计图一样。只有合理完整的设计图,才能建造起来有风格的房子。而写作前列出正确的大纲,再开始动笔的话,就能达到事半功倍。
在了解大纲的几种类型后,对于新接触新媒体写作的写作者,在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情况下,可以先从拆解别人的文章,模仿别人的套路去开始写作。
也就是说,想要学会新媒体写作,就需要去养成列大纲的习惯。它有助于训练你的写作逻辑,让你在行文的时候,不至于离题万里,也会帮你捋清行文的思路,继而使整个文章体现出完整的框架结构。
对于还是新媒体写作小白的我,唯有将校长倾囊相授的写作知识,尽所能地应用到实战中,才是真正地消化,也才是最好地感恩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