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106680/ee97c79c6c8f99b1.jpg)
365天日更计划 40-365
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在一夜之间招至万条恶评,让评论区充斥着嘲讽和谩骂,甚至有"好心人"奉劝切勿晚节不保。
某站《后浪》发布后,真的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广泛讨论,这本是一件好事,毕竟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观点的表达都无可厚非,但是思辨之外,任何的人身攻击都只能算是语言暴力。
曾发文分析为何慷慨激昂的"前浪"演讲,众多"后浪"并不买账,但是这个分析更多的是基于演讲的内容和呈现形式。毕竟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内容上的以偏概全和老师教导学生的形式,都可能造成不被接受的结果。但整个短片并没有太大的问题,除去上面缺点之外,如果硬要上纲上线也顶多算是一碗鸡汤。
万万没想到主讲人何冰的微博,几乎一夜之间被一群自命为"后浪"的人吞没,一时间恶评不断。可这一切同何冰有何关系呢?他不过是作为一个曾经的"后浪"为现在的"后浪"送去了自己的祝福罢了,对短片内容的不喜欢,都不应成为对主讲人恶语相向的理由。
看着众多恶评,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这个时代的"后浪"到底是怎样的?按照多数人的理解,如果以年龄去界定"后浪"的话,那这个时代的"后浪"多指90后和00后。按照这个标准,很有幸作为90后的第一茬人,尚且还能被称之为"后浪"。
短片中所呈现的"后浪"有着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可能这也是引发不满最大的原因,这并不是我们所经历的生活,于是乎,众多被代表的"后浪"群起而攻之,在找不到攻击对象的情况下,就选择了主讲人何冰的评论区。
该事件一度上了热搜,然而何冰却选择了默默背下了本不该属于他的锅。其实怎么去评价这个视频的内容都是可以的,鸡汤也好,以偏概全也罢,攻击何冰这事本身就选错了方向。
相反,何冰却是曾经杰出的"后浪",提到何冰,很多人的第一评价是老戏骨。想想现在演艺圈的众多乱相,能称的上戏骨的人,真的是很难能可贵了。
为了更好的演绎《白鹿原》中的地主鹿子霖,何冰从挑水、割麦子开始,完完整整的体验农家生活,闲暇之余就蹲在田间和当地人闲聊,只为更好的模仿端碗吃面的姿势,不到一个月里,本就不胖的何冰竞又瘦了十来斤。这股子拼劲,即便是现在也少有人能做到吧。
第一批90后在今年也30了,我自己也曾深深的体会过这个社会的恶,曾经也是豪情满怀,在父母要求买房的时候,高喊自己的房子自己买,现如今却以当初几倍的价格,在父母的救助下才付了首付,每个月还要承担着高昂的房贷,然而这又能怎么样呢?
每个时代都会有自己的特色和故事,有善就会有恶,换句话说,凭什么好事全让你占了,我们确实享受着前辈们留下的宝贵财富,盛世太平、科技进步都是不争的事实。曾看过一个记录片,一个外国留学生对中国留学生说了这么一句话"真羡慕你毕业后可以回家,我的家因为战争已经没了。"
这个世界从不缺少苦难和战争,只是我们在享受着生活美好的同时有必要清楚的知道,现在的幸福确实来之不易。
视频中呈现出的浪可以算作后浪,但并不是后浪的全部,还有很多年轻的后浪在各自的岗位奋斗着,远的不说,仅这次抗疫就涌现了很多年轻的90后战士,换身衣服就冲上了一线,在科研等重要岗位也陆续出现了"后浪"的身影。
除了这些闪耀着光芒的"后浪",还有很多努力拼搏的后浪,在通过各种方式让生命泛起浪花,谁又能说送外卖的小哥没有自己的精彩呢?不也登上了重量级的发布会么。
那些曾经被称为垮掉的一代,已接过了"前浪"的棒,肩负起了时代赋予的责任。
仔细分析下这些恶评背后,掩藏了三点信息。
其一是不愿被代表,这点可以理解,在这个追求个性和开放的时代,任何人都不愿被代表,有一个概念叫做幸存者偏差,如果说影片中的"后浪"并不能代表这个时代的"后浪",那这些留下恶评的人,就更无从谈起了。这个时代的后浪到底是怎样的?除了时间的界限,至少得有点浪花才能被称之为后浪吧。客观点讲,如果连浪都算不上,凭什么说自己是后浪。
其二是不满于生活的现状,言语中透露出无尽的负面情绪,把生活中的各种不如意都借着这个机会了出来,毕竟相比于其他渲泄情绪的方式,恶评的成效来的更快,代价也极其低廉。
其三是对"前浪"的控诉,以被害者的身份指责"前浪"们占尽资源,不断推高了现在"后浪"的生活成本。可事实真的是这样么?这个地方确实有必要画个问号,前面说了,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不同的难点,同样也有不同的机会。如果要做个比较,现在这个时代所隐藏的机会或许更多,知识付费来临,任何技能都可变现,科技拐点来临,各种智能崛起带来的更是意想不到的机遇。因自己能力不足无法踏浪而行,这个锅要甩给"前浪",多少有些说不过去。
眼里有火,心中有光,这是任何时代青年都该有的样子,每一朵浪花都是"后浪",也终将变成前浪,但在变成前浪之前,请让我们用前行代替指责和抱怨,去演绎属于这个时代独有的风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