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朝代,总是在强者的金戈铁马中拉开帷幕,却又在文人的慷慨悲歌中画下句点。三国争雄,剑出长锋,当曹孟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风光散去,胡笳十八拍的悲凉调子为历史的选择缓缓击节;北宋流离,乱起萧墙,当宋太祖南征北战安邦定国之后,满江红的苍凉终究湮没那片泛黄的岁月。
![](https://img.haomeiwen.com/i11273564/77e8c89177aa67d0.jpg)
提起文人,眼前总是浮现出一副道学先生的模样,长袍葛衫,羽扇纶巾,吟诗作赋,伤春悲秋,寂寞时流连于花街柳巷,自在时穿行于山野之间。潇洒如“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伤感如“把声声檐雨,谱出回肠。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代表着社会的良知、承载着社会的希冀、享受着社会的尊敬。中国的文人是最讲求风骨的,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家国的热爱、对名利的淡泊、对权势的蔑视”,文人凭借胸中浩然之气,用一支笔,记录下世间百态,五味杂陈。
自古,诗言志,诗之气魄与人之心胸相契合,胸中之丘壑决定文章之高下,遣词造句尚可雕琢修正,然文章之气势取决于思想的深度与广度。心胸广阔,志在齐家治国平天下者,其心中所思绝非个人荣辱兴衰,而是家国四海。例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例如“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独此文章,方能流传万世,文章千古事,苟无胆,何以千古?相反,所想不过春花秋月,恩怨情仇,其诗文之气势必然矮了一截,不过当这些佳文美句流连于坊间,被软濡吴语细细唱来,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文人往往是羸弱的,他们的羸弱,总要以另一种形态的强硬来体现,再者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一个男权至上的社会形态,当历史要求手无缚鸡之力终日之乎者也的文人显示其阳刚本色的时候,一个中国社会特有的畸形诞生了,这便是女人的小脚。唯有这样,“男主外女主内”才会顺利成章,男强女弱才会是必然。正如《女诫》所说:“ 阴阳殊性,男女异行。阳以刚为德,阴以柔为用。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可见在中国历史上,男性的刚强在本质上就是以女性的柔弱为衬托的,羸弱的文人为了稳定自己的强势,迫使女人走向更弱势的地位,从而寻找自己的自尊与平衡,但这种平衡,本身就是一个不公平的筹码所致,这个筹码的名字叫做:封建政权。
纵观历史,文人与权力是息息相关的,功名两个字,用破一生心。“学而优则仕”是文人的夙愿,凭胸中之才学拜阁为相,自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或许是苦于“三更灯火五更鸡”之学子的里程碑。但偏偏有人寄浮生于濠梁,似迦叶尊者的拈花一笑,一念之间的选择决定了迥异的人生,划开了瑰伟与平凡,荣华与萧索,有为与无为,威加海内与潇洒出尘的界限,体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蕴与情趣。山林幽径野辟处,自有高人独往来。
更进一步,人和人最大的区别,其实是他们对待人生的态度,他们如何面对生命的命题,决定了他们会如何选择对待生命的方式。
文人墨客,白衣卿相,那些在无数夜里温暖我心灵的文字,比任何帝王任何朝代都更为持久,一切摧残文字的行为,只是为这些被摧残的文字增加了叙述的内容。那些寂寞而孤独的灵魂,用另一种方式,在这个夜里,让我细数你们的名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