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被一则广告刷屏,视频里的男主来到国外留学,要做一道番茄炒蛋,无奈不懂厨艺,只好问妈妈。他妈妈为他拍了教学视频,传给他。男主终于做好菜,却在其乐融融的聚会里发现,国内还是三更半夜,也就是说,她母亲半夜起床,教他炒菜。
今天被这道番茄炒蛋刷屏 有的人看哭 有的人却气炸_腾讯视频
在很多人看来,男主就是一妈宝男,还智商低,不会利用谷歌。但在我看来,不会做菜,第一时间想起的是那个做饭永远香甜可口的妈妈,而不是冰冷冷的搜索引擎,这不是人之常情吗?更显得有人情味吗?
况且男主很明显是无心之举,末尾也自惭形秽,觉得心酸。好端端歌颂亲情的广告,一下子就扯到了妈宝男、结婚鉴偶上。敢情女人的一生就是为了找个好老公?
还有人说,广告就是想引诱父母给孩子办信用卡,男主就一妈宝男,花爸妈钱不要脸。那请问有多少人能够在读书的时候就经济独立,完全不需要父母救济呢?当然,这样的励志故事确实是能够在鸡汤文里找一大堆,但主角肯定不是你和我。
披着讨论亲情的外衣,却私藏着挑起男女婚姻矛盾的干货,走的还是田园女权的老路。只能说,不过又是为了抢占道德高地,过度解读的例子罢了。
2/
我记得高三时,身体不舒服,住院做了手术,父母每周千里迢迢带着汤来看我。
我们生活在小县城里,家庭不富裕,父母就只能骑着摩托车来我学校。他们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暴晒,和一路上的颠簸,最终大汗淋漓的来到学校,就是为了递上熬过几小时的汤给我。
有一次看到妈妈手上的勒痕,我才知道为了防止汤从保温罐里渗出来,她一直都是用手提着过来的。
我对妈妈说,以后不要送过来了,我在学校吃得很好呢。
她说,学校的饭菜怎么比得过家里好。不多吃点,怎么会好得了。自从她给我送饭菜开始后,她就经常问我,身体好了点没有。
实际上,做完手术后,我的身体也没能完全恢复。虽然拆了线,内脏有时还是能感到疼痛。但是为了不让让她担心,我都会告诉她自己已经好了。
在学校时,有时忘记打电话回去给她,她就担心得要死,十几个电话接连打过来。每次跟她聊天时,只要她知道我的生活,即使只是小事,她都会特别开心。
父母永远是你最坚强的后盾,也是唯一可以无私地爱你的人。有烦恼和他们分享,让他们出谋划策,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有需要,没有被冷落。
所以,我真心不觉得男主请教母亲如何做饭有多大过错,唯一不好的就是他忘记了时差。
3/
对于中国人来说,饮食是融入了骨子里的东西。每次回家,必定会有五颜六色的饭菜在桌上摆着。即使放个小假,父母也一定会叫你回家,就为了让你喝一口汤。
一顿饭并不仅仅意味着填抱肚子,它更象征着亲情的所在。方方圆圆的桌子把天南海北的人连接起来,饭菜有冷暖,人情也是。茶凉了,也就是人情凉了。
有句话说,“想要抓住一个人就要抓住ta的胃”。和睦家庭的饭菜,即使寒碜,也可以吃得出幸福的味道。
电影《饮食男女》里有几句台词,大意是“人这一辈子怎么做也不能像做菜一样,把所有的材料都集中起来再下锅。每道菜,吃到嘴里也是酸甜苦辣各尝各的味”,道的就是为人处事的复杂和人生百态。
同样,用一句“妈宝男”、“过于溺爱孩子”就定义了别人的行为,凸显的更多是网络语境下的粗暴。毕竟网络只是扁平化的生活,一个又一个热点产生又消失,速度如此之快,每一事件传递的信息其实是非常稀少的,人们不可能也不会去体会个中“酸甜苦辣”,所以贴标签是再简单不过的方法了。
但仔细想想,一句话能概括得了一道菜的全部味道么?人生更多时候不是惊叹号,而是一言难尽的省略号。
4/
记得年前时,电影《乘风破浪》的主题曲之一《男子汉宣言》,引发了大家的吐槽。歌词主要内容是一个半醉的男人向妻子的倾诉,歌曲经几个博主转发吐槽,很快大家都纷纷指责歌词直男癌,以至于大家完全无视了歌尾处,夫妻两人琴瑟和鸣的生活。
更不用说,后来电影上映,里面根本就没有歧视女性的内容。
对于所有商业、文艺作品,不同方向的解读都是可以的。毕竟任何一道菜,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也不可能逼着所有人都吃下去。
但与其老是抱怨这人直男癌、那人妈宝男,到不如多从别人身上寻找闪光点,感恩生活中为你负重前行之人。
毕竟生活无论酸甜苦辣,都还是要过的吧。
当然,最好要学会做饭,还要做得好吃,无论男女。
电影《饮食男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