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127022/5b366a628a204a45.jpg)
回不去的叫故乡,回得去的叫现在。
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一文,正是印证了这句话。东北流亡作家群中始终有他们的足迹。当时的中原大地身处战火之中,华夏儿女颠沛流离,离开故土,远走他乡,只是为了寻得一息生存之地。
曹京平的笔下并没有那么多的家园,只有生养之地--大东北,那里有大豆高粱,还有森林煤矿。可惜,可恶的敌人并没有停止对中国的侵略,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不得不为了生存而发出愤怒地怒号。离开家乡,才能求得生存。
距离“九·一八”已经有八十多年了,似乎历史也早已远离。回过头去看我们的祖先,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历史,或许唐太宗的那句话足以形容我们现在的需求,即“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历史,就是为了不被忘记,让后人得以警醒。知耻而后勇,方能披荆斩棘。
当时的曹京平回不去是因为战乱,现代的人回不去是因为心乱。
人们常说,人心决定向背,可当我们离开故乡太久时,才会觉得原来我们已经离它越来越远了,只不过我们没有察觉而已。
近来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留守儿童与老弱病残孤独的守望成了农村里的一道常见风景。一辈子、一双人的田园式生活被打破了,人们再也不是以前的男耕女织了,而是周末夫妻,节日家庭,其他时间都在工作、生活。每个人都在极力地融进城市,可是,城市已经有了它固有的圈层,对于外来者始终有着一层隔膜。
故乡的人在经过生活地洗涤,他乡的漂流之后,再也不是孩提时代的嬉笑怒骂,张口就来,过后又能和好如初了。利益占据了上风,于是,家长里短也就有了隔膜。
回不去的才更让人怀念,所以,现代人的乡愁越来越浓。可是,回得去的只剩躯壳,又还有多少留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
没有了共同的爱好与话题,一切就都变了味道。
越来越多的人在寻找精神的家园,在现代这个物欲横流的霓虹灯世界里,精神家园也在慢慢被坍塌。
年轻一代被催婚,中年一代被离婚,少年一代被留守,老年一代被孤独。
我们都在时代的潮流下,“被”生活着。
哪里才会是我们的乐土?
似乎看得到的是竞争,看不到的是孤寂。
故乡啊,多么亲切的词语,可是,故乡在哪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