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三件事
2023-02-04 每天三件事第250天--培养孩子从做家务开

2023-02-04 每天三件事第250天--培养孩子从做家务开

作者: 如201608 | 来源:发表于2023-02-04 00:00 被阅读0次

最近读《培养孩子从做家务开始》,读完前五章了,赞同作者的观点,做家务对一个人很重要。人最重要的知道感恩就是从做家务培养起来的,不做家务,一切都由家人照顾,觉得自己得到的一切都理所当然,还想要更多,稍有不满意就都是别人的错,和自己没有关系。长期做家务,会知道生活是由一件件具体的事组成,会知道生活中的一切都是通过劳动所得,会知道长辈每天做家务的辛苦,会有照顾自己和家人的能力,会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家人一起做家务,一起共度家庭时光,也是很美妙的时刻。

书中讲到哈佛大学研究发现,爱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就业率更高,因为从小参与做家务的孩子更有责任感,更独立,长大后的社会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都会更强,在工作中也会表现更好。爱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婚姻更幸福,三毛说:“爱情,如果不落实到穿衣、吃饭、数钱、睡觉这些实实在在在的生活里去,是不容易天长地久的。”

社会学家调查发现亲子之间的纠纷很大一部分是孩子对家长的过分依赖,孩子自理能力比较差,遇到事情习惯于找家长解决,当家长解决不了的时候矛盾就出现了。孩子只有自己开始做家务才能慢慢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才会懂得感恩,学会承担家庭责任,对自己负担。

做家务不仅是“干活儿”,更是一种学习和体验,可以通过做家务学会协调和安排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自生活中的智慧,在其中孩子会经历动手、总结再应用的学习模式,也可以用到以后的学习中。

要教会孩子合理地统筹和协调生活和学业,再忙碌的孩子每天也能提出15分钟的空闲,可以洗碗、扫地、倒垃圾等,让孩子自己安排时间,劳逸结合。

很多时候,推动孩子成长的并不是保护而是放手。父母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本能情绪,并在适当的时候推一把,把成长的空间留给孩子。智慧的爱是引导孩子成长,而不是代替孩子成长。有些成长中的痛是难免的,即使孩子把手伸向带刺的玫瑰,也不要轻易阻拦,更不要替孩子去摘,只有亲历疼痛才会了解采摘的方法,闻到玫瑰的香味。

妈妈对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揽,容易对孩子控制约束较多,孩子独立做决定的机会少,容易变懒、变冷漠,慢慢的会放弃自己承担的机会,无法对身边的人事物产生归属感和融入感,觉得周围的一切都与我无关。

爸爸做家务是在用行动告诉孩子,家务是全家人的任务,做家务是表达爱的方式。

厨房是孩子的成长之所,可以用眼睛观察食材的形色,用耳朵分辨水沸腾前后的声音,用舌头品尝酸甜苦辣,用皮肤感知冷热软硬,用语言把味道描述得有声有色。慢慢地,孩子知道食物都很多种加工方法,有一天总会能用到。家庭教育要讲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引导孩子获得关于食的知识和选择食的能力,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日本学校把日常食物按照营养分为三类,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食物,但必须三类都吃:

第一类是红色食物:主要有肉类、鸡蛋、牛奶等富含蛋白质和钙的食物。能促进肌肉生长、骨骼的发育。

第二类是黄色食物:主要有大米、面食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为身体各项活动提供能量,让运动更有活力、思维更加敏捷。

第三类是绿色食物:主要有水果、蔬菜等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让身体机能运行得更加协调、皮肤更光滑、抵抗力更强等。

可以和孩子一起去菜市场,让孩子看看各种蔬菜、水果、肉、鱼,学着挑选,学着讨价还价,这些都不是刻意学,而是在生活中慢慢积累。逛的过程中带孩子认识各种蔬果,讲食材的营养价值、挑选方法、烹饪方法等,在以后都会用到。还可以让孩子学会算帐,列购物清单学会做计划,货比三家,讨价还价,商品在走向消费者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很多环节,每个环节都有讨价还价。

经常参与做饭的孩子,饮食习惯更健康,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做的饭最好吃,有劳动后的幸福和喜悦。孩子爱模仿,吃饭的时候家长能和孩子在一起,不挑剔、不指责、专心吃饭,孩子挑食的情况会好很多。

日本从小会给小孩灌输“一切靠自己”的社会法则,小孩自己背书包上学、放学,18岁后独立生活,住在家里要承担相应的家庭开销。独立是做任何事情的出发点。

热爱劳动的孩子大多双手灵巧,善于钻石,更加聪明。孩子语言的掌握主要在于表达和理解,语言基础来源于生活的体验和感官经验的积累,在教孩子做家务的过程中就可以边聊边做,引导孩子把话说完整、说准确。

财商是一个人对金钱的认识、使用和管理能力。父母从小要告诉孩子“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的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适时把家里的财政大权下放给孩子,鼓励他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使用钱、管理钱,慢慢孩子都会明白该买什么、买多少、怎么买,学着理性的消费。

从小做家务,承担家庭责任的孩子,才能眼里有活、心里有他人,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出现问题时,家长不要一边冲孩子发火,一边为孩子擦屁股。要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去承担责任,即使孩子做得不好也没关系,这个过程是必要的。

相关的生活经验和对问题的熟悉程度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遇到问题时能否顺利解决更多的取决于经历而非聪明程度。

做任何问题都不能盲目,要讲究问、析、做、思,也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和反思。

大部分的学习是在“无意识”的过程中完成的。做家务更像是一个无意识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可以有效地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多动手、勤思考。

真实的世界有时很糟,没有人在乎你的特殊情况,没有人有心情、有时间去听你解释。如果出了问题,要学会反省,学会找原因。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搞挫折能力,让孩子学会战胜困难而不是轻而易举地缴械投降。挫折是不讨人喜欢的事情,却是必不可少的人生经历。

要想孩子有条理,要在生活习惯上多努力,鼓励孩子自己照顾自己、安排学习和生活,擅长做家务的孩子,做事的条理性就会越好。制定时间表,培养良好的作息规律。让孩子在穿脱衣服中学习先后顺序。建立有序位置,和孩子一起整理物品。一切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整理物品、洗菜做饭、打扫房间……家务劳动就是教育孩子最好的素材。

自信是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积极的成功体验来逐步培养和强化得来的。从事容易上手的工作更容易帮助一个人建立自信,而有了自信之后工作会变得更加轻松,幸福感也随之而来。做家务就很容易上手,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所谓的惯坏了就是认为坦然地接受别人给予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张嘴的时候就应该有饭吃、伸手的时候就必须有钱花、生气了要有人哄、娇纵时应有人庞……他们不知道这一切都是父母的辛劳和牺牲。为什么孩子会认为一切理所当然?因为他们没有为生活付出过努力,没有体会过劳动的艰辛,就连力所能及的家务也没有参与过。让孩子做家务的意义就在于让他对生活、对身边的人常怀感恩之心,“习劳知感恩”,做家务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连自己都照顾不好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上当受骗、碌碌无为。孩子做家务,他才能深刻体会到父母所付出的辛劳,理解父母无私的爱,从而常怀感恩之心,发自内心地去尊敬、孝顺父母和长辈。

爱孩子是父母的责任,要求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学会分担和感恩也是父母的权利。让孩子做家务,就像打疫苗一样,打针的时候会很疼,打完的时候会肿,但有朝一日风雪来袭,免疫过的孩子一定更具有抵抗力。

孩子不做家务影响人际关系的原因:习惯于接受单方面照顾的孩子很容易忽视他人的感受,同理心建立在体验的基础上,只有脚踏实地地参与生活,扫地、擦地、洗菜、做饭……孩子才能明白舒适的环境是靠汗水甚至疼痛换来的;缺乏场景互动的孩子对自己言行所导致的后果缺乏预期,人际关系的维护是需要学习的,父母的语言、行为、对孩子的态度、对问题的反应都是孩子日后人际交往中重要的参考指标。

培养孩子的领导力应该做到以下三点:一小鬼当家,给孩子充分的授权;二服从安排,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三寻找合适的时机给孩子提意见、讲方法。在家庭生活中,给孩子机会,按照他的安排去完成任务,然后寻找合适的时机把孩子也带入到劳动中来,这样孩子不但毫无怨言,而且还会兴致勃勃。

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让孩子做家务就可以了。爱做家务的孩子和朋友及家人普遍相处得更好,更善解人意,更善于合作。

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习高效地利用时间:一合理安排顺序,最重要的事情先做;二充分利用琐碎时间,让时间积零为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3-02-04 每天三件事第250天--培养孩子从做家务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ggn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