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曰:夫子言治热病五十九俞,余论其意,未能领别其处,愿闻其处,因闻其意。”
黄帝曰:夫子言治热病有五十九俞,余虽能言论其意,而未能领别其处。窃愿闻其五十九俞之处,因并闻其刺五十九俞之意也。
“岐伯曰:头上五行,行五者,以越诸阳之热逆也。”
岐伯对曰:人头顶之上有五行,每行各有五穴。如中行之上星、囟会、前顶、百会、后顶之五穴,其次两旁之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等各五穴,又次两旁如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等各五穴者,所以泻越诸阳之热,逆于巅顶之上者也。
“大杼、膺俞、缺盆、背俞,此八者,以泻胸中之热也。气街、三里、巨虚、上下廉,此八者,以泻胃中之热也。云门、髃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泻四肢之热也。”
至背春两旁之大杼穴、中府之膺俞穴、肩下横骨之缺盆穴、并热府中之背俞穴,此八穴者,所以泻脑中之热邪也。又气街、三里、巨虚、上下廉,此八穴者,所以泻胃中之邪热也。云门、髃骨、委中、脑空,此八穴者,所以写四肢之邪热也。
“五脏俞旁五,此十者,以泻五脏之热也。凡此五十九穴者,皆热之左右也。”
且背侠脊两旁,相去一寸五分,内有五穴,其一即肺俞之旁,曰魄户,其二即心俞之旁,曰神堂,其三即肝俞之旁,曰魄门,其四即脾俞之旁,曰意舍,其五即肾俞之旁,曰志室。左右各五,共成十穴。此十者,所以泻五脏之实热也。
凡此五十九穴者,皆治热之左右穴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