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力强的人和执行力差相比,差距就在自己知道如何一步一步的做下去,哪自然就晓得该如何开头,也就不会那么就容易“半途而废”了。可是,有时候我们是知道这个事如果做好了对自己来说意义重大,比如戒烟,可是,真要做到,没那么简单,只要有相关体验的人,相信都有同样类似体验。
为什么会这样?要是知道怎么做就按照正常程序做下去不就行了嘛,要是不会,可以学,学不会?可以找方法嘛!找不到方法也可以给人求教,可以查阅相关书籍甚至还有万能互联网能帮得上忙。照常理来说应该是这样才对,可是,事实胜于雄辩,结果说明一切。
现在,通过现代脑科学发展,知道执行力就如一个骑手驱驾着由一匹黑马和白马拉着的马车赶路。这个骑手就是自己理智或叫元认知,黑马对应是直觉,也就是大脑指导身体完成各种过激反应,类似鳄鱼一样,由于鳄鱼大脑只有这一层,所以又叫鳄鱼大脑。
第二层主要是生成各种高兴、惊慌、愤怒、恐惧等情绪,它对应就是白马,这也是对外界各种刺激的高级综合反应,比如想着酸梅就流口水,比如见着猎物就欣喜,又称为猴子大脑。最后一层也是最重要的前脑额叶,理智/元认知,也就是这个骑手所对应的大脑。
开始时是黑马最猛、白马次之,最弱就是骑手。所以,马不服管教、车也破破烂烂,人也弱,自然就不可能跑得快。所以出现之前所说那样状况也就不稀奇了,明明很想,明明已经知道对自己很重要,偏偏还不去做,对于哪些无意义、无价值之事却干得津津有味的状况也就可解了。
我们要想驾起车来跑得快,就不能做够头不够腚之事,就必须设法得让骑手变得强大起来,让黑马、白马不但能听话,而且能更强大,彼此之间能配合得好,哪骑手自然就能赶着马车跑得越来越快。
虽然从极端角度来说,直觉与情绪就是黑马与白马好像就爱添乱、不干正事,那就不要呗!可是如果就剩下马车与骑手,就算再美好,也没有办法跑起来!也就是说直觉、情绪、理智本是一体,各司其职、各有其用,要想跑得更快,就必须得协调好,才有可能实现。
直觉也就是黑马离心脏最近,所以,最先获得各种养分、血液供给,白马次之,骑手在最后面。开始时出现好像有几个自己在脑中,而且偏偏还是最糟糕的直觉与情绪而非理智来做出判断采取行动就是这样原因。
但是,随着骑手的不断成长,他会把所学本领以快捷方式体现于白马身上。就如我们知道跑步就是再往自己健康储蓄账户上存钱,在做加法。所以,自己在干那个事时自然就会和旁人所见所想不同了,别人看来你好累、好不容易,可你自身体验来说却不是如此,知道自己付出不会白费、知道这样做会有什么收获,彼此好像就完全生活在不同世界了。
也就是说如果骑手不断学习新概念、替换旧概念、不断更新价值观,在不断花大量时间去打磨、重复运用的过程中就已经完成对“白马”调教了。当白马不断把新东西传给黑马时,自然黑马反应就会更快。
从流程上来说就是:骑手先学会,然后在反复打磨、重复运用中给了白马,再继续重复与应用,最后黑马也会了,而且黑马反应会更快。
虽然说开始时马车、骑手、白马、黑马都不是很完善的,但是,随着骑手通过不断学习、然后不断去打磨与大量重复使用,然后让白马得以驯服与提升,并且让黑马也在时间不断积累中而得以改变,而且变得更准、更快。
如果以这样思维来看自己执行力差的问题所在,就简单、明了的多,原因无非就是重复与运用次数不够,大脑皮层沟回没有建立足够连接,应该建立的神经元间也是没有或连结不够,所以,出现半途而废也就不稀奇了。
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是“快捷方式”建立,把新学知识不断“内化”,需要去做更多次数刻意练习、更需要更多大量反复运用,再经过大量时间积累后才能实现我们所想象如庖丁解牛也或卖油翁那样。
执行力差这个问题根源就那么简单,没想明白呗!当自己想明白了,压根就不是个事儿,谁想拦也拦不住,因为他已经和旁观者生活在完全不同世界了,自然就不会有执行力差这样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