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谢安素善尺牍,而轻子敬之书。子敬尝作佳书与之,谓必存录,安辄题后答之,甚以为恨。安尝问敬:“卿书何如右军?”答云:“故当胜。”安云:“物论殊不尔。”子敬又答:“时人那得知!”敬虽权以此辞折安所鉴,自称胜父,不亦过乎!且立身扬名,事资尊显,胜母之里,曾参不入。以子敬之豪翰,绍右军之笔札,虽复粗传楷则,实恐未克箕裘。况乃假托神仙,耻崇家范,以斯成学,孰愈面墙!后羲之往都,临行题壁。子敬密拭除之,辄书易其处,私为不恶。羲之还见,乃叹曰:“吾去时真大醉也!”敬乃内惭。是知逸少之比钟张,则专博斯别;子敬之不及逸少,无或疑焉。
译文:谢安素来善写尺牍书,而轻视王献之的书法。献之曾经精心写了一幅字赠给谢安,不料被对方加上评语退了回来,献之对此事甚为怨恨。后来二人见面,谢安问献之:“你感觉你的字比你父亲的如何?”答道:“当然超过他。”谢安又说:“旁人的评论可不是这样啊。”献之答道:“一般人哪里懂得!”王献之虽然用这种话应付过去,但自称胜过他的父亲,这不是太过分了吗!况且一个人立身创业,扬名于世,应该让父母同时得到荣誉,才是一种孝道。《孝经》上讲到曾参见到一条称“胜母”的巷子,认为不合人情拒绝进去。人们知道,献之的笔法是继承羲之的,虽然粗略学到一些规则,其实并未把他父亲的成就全学到手。何况假托是神仙授书,耻于推崇家教,带着这种思想意识学习书艺,与面墙而观有什么区别呢!有次王羲之去京都,临行前曾在墙上题字。走后献之悄悄擦掉,自己写上字,认为写得不错。羲之回家见到后叹息道:“我临走时真是喝得大醉了。”献之这才内心感到很惭愧。由此可知,王羲之的书法与钟繇、张芝相比,只有专工和博涉的区别;而王献之比不上王羲之,则是毫无疑问的了。
注:文中部分字读音
牍(dú)
1.古代写字用的木简。2.公文;书信:文~。尺~。是指古时书写用的木片,同时也是一种乐器。
辄(zhé)
1.专擅,独断专行,专权 辄,专辄也。——《广韵》辄,遇事既然也。皆倚恃妄作之意。——《韵会》臣辄敕主者及黄门令罢爽羲训吏兵,以就第。——《三国志》甘受专辄之罪。——《晋书·刘弘传》又如:辄代(擅自替代);辄行(辄自行使);辄尔(任意);辄悔(擅自反悔;随便反悔)
2.立即;就 饮少辄醉。——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故有所览辄省记。(因为迫切的要读书,又得不到书,所以有看过的就记在心里。所览,所看过的书。辄,副词,立即,就。省记,用心记住。省,深思。)——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又如:辄议蠲除(马上商议取消或废除);辄造(就来造访;冒然造访);辄斩(就杀;立即斩杀)
3.总是,每次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又如:动辄得咎4.则 地方百里之增减,辄为粟百八十万石。——《汉书·食货志》
箕:多音字。1. 箕 [ji]2. 箕 [jī]
(一)箕[ji]——见“簸箕”( bòji)
(二)箕[jī]
〈名〉
1.(形声。从竹,其声。本义:簸箕,扬米去糠的器具)
2.同本义 箕,簸也。——《说文》以箕自乡而报之。——《礼记·曲礼》。注:“箕去弃物。”良弓之子,必学为箕。——《礼记·学记》又如:箕帚(簸箕和扫帚。借指家务);箕裘(簸箕和皮袍。借指祖先的事业与遗产);箕舌(指簸箕底伸展向前之广处,其状如舌);箕敛(以箕收取。苛敛民财)
3.畚箕。用竹篾、柳条等制成的清除垃圾的器具 箕,箕帚也。——《广韵》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礼记·曲礼》又如:箕畚(畚箕);箕帚(畚箕与扫帚);箕扫(箕帚。扫除之具);箕扫(指执箕清扫);箕帚妾(持箕帚的奴婢,借作妻妾之谦称)
4.指纹形状之一种 。如:箕斗(人手上的指纹,分簸箕纹和罗斗纹。簸箕形的叫箕,螺旋形的叫斗)
5.星宿名 ,指箕宿,二十八宿之一。东方青龙七宿的末一宿。有星四颗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诗·小雅·大东》又如:箕尾(二十八宿之一,青龙七宿的末一宿);箕水豹(二十八宿中的箕宿星)
6.姓。如:箕子(商代贵族,封于箕。曾劝谏纣王,被纣王囚禁。)
〈动〉
箕踞 。古人席地而坐,伸开两腿坐着,形状如簸箕2.坐毋箕。——《礼记·曲礼》。疏:“谓舒展两足,状如箕舌也。”又如:箕张(谓两旁伸张开去如簸箕形);箕坐(箕倨,箕踞。叉开腿坐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