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469280/ae462d2c414d9b55.jpg)
大多数人都觉得蟾蜍恶心,但蟾蜍的来头很大。屈原在《天问》中说:“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大意是月亮有着什么德行,竟能死了又再重生?月中黑点那是何物,是否蟾蜍在腹中藏身?
所谓“顾菟”,就是蟾蜍的別名,也有认为是兔子,虎或者是蟾蜍和兔子的合称。学者 闻一多在从音韵学入手 ,举了十一个例子进行论证 ,得出“顾菟”为蟾蜍之异名的观点 。
地动仪的发明人张衡在《灵宪》中说:“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之以奔月……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在古人眼中,嫦娥美人原来竟还是一只蟾蜍!这可真让人想象不到。
我们现代人常爱嘲笑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可嫦娥姐姐若是蟾蜍的话,这样看来,癞蛤蟆还真配得上天鹅呢。
我们广东人在从前有吃蟾蜍的习惯。
广东食用蟾蜍其实历史悠久,家庭一般用来加入土茯苓煲汤,被认为解毒效果胜过用其他东西。江门本地从前专门食用蟾蜍的餐厅也不少,在滘头附近就有一间,如今都不见了。一般都是用白粥作粥底,放入剥净皮去头爪的蟾蜍肉滚熟食用。
从前,在夏天的时候,蝉鸣一响,不过短短几日,家门前的小市场就有一阿公必手提一小篓蟾蜍隐于小巷角僻静处售卖,年年如此,待荔枝熟便如有约而至。
虽然那一小篓蟾蜍看着不大,但因为蟾蜍只有手指头大小,数量却是惊人的。一帮阿婆会蜂拥而至,然后阿公就地蹲在墙角活宰剥皮,让人惨不忍睹。偶然会有一两只逃脱掉,在几月后,在巷尾潮湿处便会见拳头大的蟾蜍在随处溜达。
这两年的夏天都未见阿公身影了,小巷里也不再有蟾蜍了。今年再见阿公时,不过已改行卖河蚌了,这些小蟾蜍终于是逃过了一劫了。
不过,吃蟾蜍可不是我们广东人首创。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方士们认为蟾蜍是一种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著名道士葛洪编著的《抱朴子》中介绍说,蟾蜍这种东西可以活到3000岁,头上生着肉质的角,称为“肉芝”,把这样的蟾蜍捉来吃掉,就可以活到1000岁。
家里也有人迷上了类似蟾蜍的南美角蛙,在不停地唠叨了三个月后,终于从网上买回一只小角蛙。
这只小家伙刚到家的时候,我们翻了个底朝天,终于才在一个装满海草的小塑料瓶里发现了它。虽然它只有手指甲大小,但它转过头来看了我们一家一眼的时候,我们不约而同地在心里冒出了一句:“真丑!”
小角蛙长大后,会有角在鼻边长出,然后皮肤会像蟾蜍一样有突起的东西,并且会在夏天像蟾蜍们一样叫个不停,吵个不停……
总之,每个见过这个角蛙的人,大部分都说它跟我们本土的蟾蜍长得一个样,我们该在雨后去公园的小池塘捉一只回来,根本没必要花几十块买……
有点兴幸这些南美的小角蛙没碰上我们中国古代的方士,否则这些头上有“肉芝”的蛙,可能就被拿去炼丹了。能助人活千岁,回头再瞧了一眼家中的小角蛙,顿感觉顺眼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