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娱乐圈
《起跑线》|本来就是东北小城的故事,却被披上了印度的外衣

《起跑线》|本来就是东北小城的故事,却被披上了印度的外衣

作者: 我是东北仁儿 | 来源:发表于2018-04-07 20:32 被阅读77次

如果说《三傻大闹宝莱坞》批判了抹杀个性的教育方式,《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揭露了印度经济发展背后的社会问题,《摔跤吧爸爸》批判了重男轻女的思想,那么《起跑线》则挑逗了不公平的教育制度。

本以为《起跑线》是一部略带讽刺的轻喜剧,没想到我的心又被虐了一下,很憋屈!记得上一次被虐还是二十年前的《大话西游》,所不同的是,上次是替别人难受,这回是替自己难受。

影片讲述的是印度一对夫妻,要望女成凤,为了不让女儿输在起跑线上,如何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想办法让女儿进名校的故事。

这特么哪里说的是印度,明明就是在说我们这些生活在东北小城的人们呀!

这里经济增长乏力,传统的重工业城市发展的思维,使人们的思想固化在旧有的生活模式中,大多企业只能在生死线上挣扎,大多数人们苟安于现状,过着波澜不惊且麻木不仁的生活。

可生活东北三四城市的人们,对于子女的期望值却丝毫不低于一线城市,很多父母甚至会牺牲或放弃自己的事业、生活等一切,来为孩子缔造一个更虚幻的空间,并设定一个更高的目标,强压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

给孩子的压力巨大,而家长们也过着终日惶恐着的日子,生怕孩子成为唯一的失败者;倾其所有孤注一掷,希望用教育去改变孩子的人生,妄图抓到一个坚实的东西,然而事实上却四处碰壁。

作为局中人,我们都明白影片中父母那种心灼的焦虑,一种对于未来的不上不下,却无法改变,让人发狂无力的焦虑。

而从理论上来讲,这种焦虑是无解的。

在我们的城市里,居住着被固化住的人,好像爬不上去,似乎也滑不下来,我们想给予孩子美好快乐的童年时光,但这基本上如空中楼阁,是那么的虚无和不切实际。

上学听课,放学补课,孩子们在抽筋剥皮的疼痛中呻吟着~~~

生活的本质是幸福和愉悦,如今却更像是一句口号!

电影给了我们很多启示,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很多父母努力为孩子谋求好的学校教育,这没什么错误,但不能忽视的是家庭教育的环节。其实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亲有方向,母亲有温度,才是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

相比于冰冷的成绩单,家长们更在乎的,也应该是孩子健康成长,和不屈不挠的生活态度。

或许,父母应该给孩子一条起跑线后,就让他们自由奔跑,不要用过去的经验规划他未来的道路中;或许,父母应该给孩子剑和行囊,接下来的路让他们自己走,不要用自己的遗憾绑架他们的方向。 

在社会中,女人好像总是比男人更有社会敏锐性的动物,在社会中,女人也往往比男人更渴望爬上梦想的阶级,也许是因为女人比男人更加没有安全感,所以更需要抓住一些物质的东西来安慰自己!

影片中母亲决定让女儿去上私立名校,接受更好的教育,就是个例证。

父亲虽然对妻子的推断有疑虑,但是出于对妻子和女儿的爱与保护,他收起自己的看法,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争夺起跑线的人群中去。

在这里奉劝那些打破脑袋给自己的孩子争取所谓的更好的教育资源的女人们,请你们珍稀你们的老爷们吧,虽然他们对削尖了头进名校的初衷有所质疑,但是为了他爱的人,他们愿意不惜一切地付出。

或许,你们的老爷们没有让改变自己的阶级,然而跟这样的男人在一起,你们会温暖而幸福的。

致敬东北的纯爷们,带泪!

把《起跑线》仅仅作为讽刺社会现状的电影,是片面的,这部片子更深刻的意义,是在于探索和讨论到底如何才能够化解,或者减弱这种焦虑?

每个社会层面都有自己的苦恼和欢愉,我们不应该放弃对于前途的追求,但是我们更不应该葬送自己的幸福,去最大化自己的焦虑。

是否能登上人生巅峰,是人生价值的问题;而是否能够幸福安心满足地走过一生,却是人的生活态度问题。

在今天的时代里,我们需要改变的是自己的人生态度,更积极,更幸福……

父亲的大格局

母亲的好情绪

才是一个家最好的风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起跑线》|本来就是东北小城的故事,却被披上了印度的外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gwe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