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要感谢艺大师的这个标题又让我这个本不是江郎但早才尽,又因此又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再写个人实感。
本不是老师,读书很少,只小学五年,更因时读村办二校就近入学复式班,一所学校只有一个老师,因此一个老师在一节课时,在一间教室,教不同班级学生,即先教完一册课文,安排同学做作业,接教二册,三册,如此循环,寒来暑往,春夏秋冬不辞教学辛劳,还负责看护学生在校一切事务,每课每日无休,连周日因自有三个孩子的母亲,也忙得不亦乐乎。
因此在家长的同学配合下,不只感动到她自己孩子包括所教同学,能自觉不用扬鞭自奋蹄,除极个别真智商有问题的孩子,其余都比学赶帮超,其中也包括我,只是苦于家境不允,才无奈失学。
而这位叫"周利元"的好老师在此校一人教书育人二十八个春秋,如有此爱岗敬业精神,实成就了不少孩子,后考入清华,北大,及其它名校不少,包括她自己的三个子女,分别是清华,北大,湘大。当然也包括她自己自然德建名立,功成名就,为国家级优秀教师名符其实。
因她使我幼小开始尊师,特是之后我拜师学手艺受师道传统教化,我因对好老师好师傅更由衷起敬,所以比同龄当代较主动了解,才知道原来老师为何那么不计报酬得失热衷教学?因我主动求知得知道。
老师集古原来至近代之前,本是最受人无比尊敬的行业,最可以无限成就自己和别人的光荣伟大的事业,只要当老师的知这个道。
中古圣贤发现,因人都是先为人子女,都是各自父母所生,不夭折都是一天天的长大,都可能成人夫人妇后,有生育能力者结合又自然成人父母,自然成人祖人宗,这是人之伦常,无有例外。
又发现人都不是生而知之,全是学而知之,而学必有师。
因此中古唯君子务本,本立道生,建立了只中国独有最优秀的传统孝,师两道文化,而文化只有这两道能最好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为往圣继绝学,为后世开太平。
中华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消亡历史没断代正是得益于孝师两道传承,决不是天佑中华,帝国仁慈不犯存佬幸。
因此中古至近代父母人子受的教育多是良好善化,主体现是尊老爱幼,尊师重教,会尊老才会爱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求学好了自也可为师,也可以继绝学,可行为世范带好徒弟。
因此人有不只生命,还有慧命,身命是父母给的,慧命是老师授予,就因人都不是生而知之。
因此圣贤都是人子,帝王都是人生,同时圣贤因得师承,领袖也有师爷,所以古人子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念,老师地位是崇高伟大无比光荣的,比肩父母。
因此在近代以前,国人不但有姓,有名,还有字,但能直呼其名字的只有自己父母和老师,除此连皇帝不能,因此在历史剧中人官员明明有名字,但皇帝称呼的是和爱卿,纪爱卿……
至现代前,伟人领袖尊师有范,以三十年前你是我的老师,现在是,将还是,现代当今老师应比我知晓更多典范,而有幸为师本该无比荣幸。
可我现看到绝对多数老师自不觉得,且有些怨声载道,实因现是人个太想急功近利,而忘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只有想学为人师,老师想行为世范才相辅相成。
而古人之所以尊师重教,因中古曾是王天下,家天下,因此有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只设国家太学,相当于当今党校是培养干部由国家公办的学校,实行的是科举制度,即举"孝廉",即好德行之人,由这些人管理国家,因大孝之人少被叛逆,廉洁之人少贪污,所以是帝王派公差到民间寻访大孝子,因此有缘读者知道是这样便不难看出不少孝子都高中状元。
而余各行各业的教学是各私塾师门传授真才实学,因此老师必先做到德建名立,行端表正,让家长看得到其师可让孩子学生学到实实在在的文化技能,学以将来真可致用,才会勤学好问,学而常习之,不亦乐乎。
而老师有自主选择学生的权利,看得准其是不是读书学习的料,比如学文需要智商好,习武需要骨格好考量,能因材施教,且孩子个人也真对某门有学习兴趣爱好,才真尊师重教,师也有教无类,各学有所成,可为,自会乐意很主动学习。
而老师能因材施教,因此因风吹火,用力不多,主因好德行感动感化,教学生求学先为人,即接受学习师门各种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余师父只有领进门,修行完全靠个人。
而学问学问,真正勤学的孩子都会主动爱向老师提自己不明之问,而世上最不妒人才的家长和老师,老师对爱思爱问的学生必关爱有加,乐善好施,帮其释疑解难,破迷开悟,相辅成就。
虽中华有世界独一无二的最优秀圣贤经典,最好传统文明,但因近代曾被束之高阁,喜崇洋媚外,爱东施效颦,以为外国月亮比咱圆,外国文化比咱好。
因此人不学,不知义,连教育两字的宗旨不少家长国人都不知道,因最好教育是爱,但不是国内外现代的爱,真爱有这4点表现才算即:语言正直,行为成全,心地无私,感觉温暖。自私不是爱。
而现正是父母用的错爱,看似无私,为儿女事事包办代劳,好为奴作仆,实则又对孩子掺杂各自虚荣心和奢求,实不知汉字"教"见字易明义,
教是左一个孝,右一个文,这就体现教之道,因家长是孩子首任老师,最好用孝道教儿女,因教是上所施,下所效,因此最省事省心的是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先示范给子女看,故古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是因家中有老好教孝,可以以身作则带徒弟。
世上好语书说尽,特是中古有千经万典,无不是孝义为先,如《三字经》有道出人之初,性本善,因恶习不是生成的,都是被养成的,所以有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之专……
而从前年青初为人父母者与老人常住在一起,每日每日所作所为都能让儿女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因本善加善化,百善孝为先,孝心一开,百善同开,首会乐模仿父母。而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孩子从出生三岁,是不离父母怀抱左右最长一段时期。
因此和父母最能感受亲爱,因亲是每日有见,爱是有感受,人之初心灵最纯洁,如白纸一张,完凭父母教什么写什么学什么。
因此《小学韵语》有童蒙养正,是曰圣功,是父亲的一生最伟大事业功德。而子女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因此三岁看小是能让人不难看出孩子家教好坏。
三七岁是孩子思想开始萌芽阶段,最易被事物感动,且易看出爱好兴趣,因天生我才必有用,不难发现孩子特长,性格在这4年父母只需用好“育”字,育是长善救失,继续长养其本善,不失天真,性格基本能定型,今后甚一生难改。
因此七岁不难看出孩子家教是成功或失败,而现父母多相信孩子长大会变好存侥幸,但终会悔不当初。
而求学先为人,因此教字右是反文,就是父母爷奶并不需教孩子识字学文,因入学自会有老师教,而父母早教的其并不真明白,知书识理,即算会写会背,但只是听父母之言模仿而己。不是自己真想知道。
而这种早教后果可能让孩子入学后,可能老师一讲,其就叨叨开嚷我知道不虚心求教。
孩子人生最至关重要与父母在一起的日子最久没教育好,七岁之后,孩子入学,特是现代开始受学堂和社化,多少带点功利心。
老师可以传授知识技能,但很难改造同学不良家教养成习以为常的性格,而孩子善化若不足,恶化必有余,因学好难,学坏易。
可现因除特殊个别身体智商不适合读书的孩子外,余不管有无天资智商是不是会读书的料,统统入学当会读书孩子陪练,以衬托人家孩子特别会读优秀,而会读书孩子本有天资,又多受老师表扬夸奖,自然显更优秀
而可怜多数孩子实智商不如人,不说山中一片树木都有粗细,荷花出水有高低,就说各人十指生成都有长短。实不只为难老师,还有孩子。
而可悲的是原本知子莫若父母,自己生的儿女先天有自己的遗传基因,后天几年有每时每刻每天昼夜不离怀抱左右却未细想细看,无自之明,知人者智,龙生龙,凤生凤,百体虽血肉之躯,无官有贵贱之别,智商真有高低,孩子本真各有特长,可家长就奢望老师把自己孩子也教成人家样子。
可悲的老师也自以能力通天,迷信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而不想孔圣人所曰有教无类上句是因材施教。
而无论孩子大人要想成功自信真需要个人力能所及,外部条件有利足够,也只能取得个人成功,而非别人的成功。
连自然总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草逢春,同样智商,同样能力,同干一业,有各有机缘运势,这是亘古不变事实。
因此愿有缘简友家长老师学子最好都有自知者明,知人者智,尽人事,知天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