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学——盛唐璀璨的光05

作者: 贪玩 | 来源:发表于2023-06-27 15:54 被阅读0次

杜甫确实很倾慕李白的。

杜甫出身于官僚家庭,他的祖父杜审言在初唐时期挺有名的诗人,有一种说法王勃那闻名天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杜少府就是杜审言。杜甫家庭两个特点:一是“奉儒守官”,二是“立功立言”,这种家风对杜甫有很深的影响。

杜甫生涯的前半期,成长在盛唐盛世里,他坚持着为官从政,立功立言的思想,参加科举,谋取功名,政治上有很高的抱负,希望能够位列卿相,壮志满满,他对前途充满了乐观和自信。这期间他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

这期间杜甫遇见了李白,那时候杜甫已经在洛阳住了两年,他对洛阳感受到的勾心斗角很是厌恶,遇到李白的时候,正是李白从长安唐玄宗那里辞官出来的时候,此时已经感受过官场黑暗的李白和对政治一展拳脚还有抱负的杜甫相遇在洛阳。两个虽然对官场认识还不一样,但是他们对彼此的才华却已然是敬佩不已。尤其杜甫,李白那时已经名满天下,李白早已是他的偶像,当面见到之后,更是被李白反抗权贵、追求自由的豪情和飘然不群的诗才深深折服,李白也对这个初次见面的年轻人的才华大为赏识。所谓名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在识别诗才方面李白自然也是简短交流就能看出来杜甫的才华。

两个人一顿酒之后,便携手同游,中间有一段分离,次年两人再次相遇,再次同游,到第二次分别之后,两人一生再未相遇。分手的时候,两人互赠诗篇,此后在李白的诗里杜甫再未出现。在杜甫一生中,有十一首是写李白的诗。杜甫一生受李白的影响是很大的,在政治上攻击杨国忠,反对开边,反对横征暴敛,在思想性格上,追求冲破封建束缚的影响,在写诗风格上,认识李白前,杜甫大部分是五言诗,而李白是一个七古名手,认识李白后,杜甫的七言诗大量增加,而且诗境也豁然开放了。

杜甫继续追求他的政治抱负,他仍然抱有很自负的心态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是无奈官场是黑暗的,他在诗里抨击李林甫的官场权奸当道,但现实中他实则已是有些穷困潦倒。这种当权者冷遇之下,杜甫一天天地开始对社会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他逐渐打破了对盛世的幻想,开始对社会危机的观察。他不仅对社会黑暗更多抨击,甚至儒术也产生了怀疑:“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他的思想正在经历着巨大的震荡。

在与李白分手的第十个年头,杜甫才在长安得到了一个小官,这十年的经历,杜甫的目光开始投向了社会底层的人民,这期间写的《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等诗歌,反映的都是人民的疾苦和社会的黑暗,都是反映社会问题的写实作品,杜甫在现实主义的道路前进了一大步。

杜甫得了个个小官之后,返回妻子所在地,之前他的小儿子已经被饿死了,加上一路上所见所闻,回到家就写了一首《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是一首五言诗,全是500字,这时候他的大半生已过,经世报国的抱负是无法实现了,反倒是社会上政治黑暗腐败,战乱频频,统治阶级骄奢淫逸,底层人民生活却极度贫困。这首诗被认为是杜甫整个思想转变和成熟的标志,他的现实主义诗歌写实的特点在此全面形成,一起来看看:“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沈饮聊自谴,放歌破愁绝。......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刚刚作了个小官,很不巧地安史之乱就来了。前四年的时间里,杜甫基本都是跟着百姓一路流亡,有段时间被安史叛军困在长安,这期间写了著名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后来由于他官太小,没怎么被重视,他有机会逃出来去投靠了唐肃宗,作了一些时间的官,终究由于个性太过耿直,政治追求太过认真,没能在官场呆下去,似乎他更适合流民(暴汗)。也正是因为一路跟流亡百姓在一起,虽然政治上他支持官府征讨叛军,但是在他见识到了官府征兵的残暴和百姓的疾苦后,著名的“三吏”“三别”在此诞生,把封建王朝、叛军、老百姓之间的矛盾反映的泣血逼真。《新安吏》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垂老别》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熟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这些诗里带有了更加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思想。

杜甫最后的十年主要漂泊在西南,才有了杜甫草堂。这期间虽然更加的远离了政治,但是报国之心从未停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都是在此时的作品,他内心对入世济世的思想从未改变,他歌颂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杜甫一生从他的抱负来讲,是不得志的,基本没有什么施展的机会,他在世期间客观讲,当时社会的认知度也不是很高,只是在中唐开始受关注,晚唐被重视,他的诗圣的称谓是到了明代才有的。

杜甫的诗里真实地记录了社会现实,直接地抨击了统治阶级的黑暗和否修,明确地表明了自己地态度和观点,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疾苦,鲜明地揭露了贫富状态和不公,他对生活、对理想、对抱负又始终热爱,一直是积极的入世态度,又是一个深情的人,对妻子,对兄弟。

这样一个拥有饱满真挚的情感,积极坚韧的性格,不畏强权的立场,终其一生为心中盛世理想和人民百姓福祉奔走的人,不愧是诗圣。不愧是圣。

770年,杜甫在湘江的一条破船上逝世。盛唐文学随之落幕。

相关文章

  • 《曾有少年时》:300年大唐兴衰,数十代文星璀璨

    自古文史不分家,理解文学,多是要先了解下文学背后的历史。 就像太白之诗磅礴,离不开盛唐繁华璀璨,包容开放;子美之诗...

  • 盛唐的光

    唐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时期之一。其中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被认为是盛唐最好的时期。 开创贞观之治的太宗皇帝李世民...

  • 无限风华在唐诗

    中国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顶璀璨的皇冠,而唐代诗歌无疑是这顶皇冠上最为耀眼的明珠。展盛唐之气象,抒文人之意气,多宏大...

  • 戴建业 盛唐

    文学 盛唐;历史 盛唐 精神生长和物质生长的不平衡性

  • 三不

    冯唐其名 就像半个盛唐

  • 成功人身上具备什么样的特点

    读王觉仁先生的长篇历史文学《血腥的盛唐》,在大唐开国初期,李世民作为亲王时的种种遭遇和他的表现,让我看到了作为李唐...

  • 盛唐文学解赏

    由初而盛水汪洋,跨时文人聚成帮。 良相张说张九龄,文士知章、陈子昂。 划分时段很容易,五十多年不很长。 七一三年至...

  • 《文学履途》书评

    漫步在文学的世界 有人说伟大的文学家就如天上璀璨的繁星,离我们虽然遥远,却能以微弱的光给我们以指引。但我说,那些伟...

  • 瞧,山旮旯有个文学公众号一一我眼中的光慈文学③

    瞧,山旮旯有个文学公众号一一我眼中的光慈文学③曲赣江3如果生命是浩瀚璀璨的星空,文字便是我赖以栖息的一顶帐篷,享受...

  • 李白

    我眼中的李白 如果说唐诗,是盛唐文化的一座高峰那么李白则是,这座高峰上最璀璨的明珠! 他昭示着盛唐文化的高度,李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唐文学——盛唐璀璨的光0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hhn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