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7-09-14

2017-09-14

作者: 林与木 | 来源:发表于2017-09-14 23:54 被阅读0次

        许是教学时间总量太多,即工龄太长。近来更愿闲杂随心,对己美其名曰:杂食更营养,跨学求广度。除上班时间,课余已少直接谈及。

        心知,万物原理是相通的,条条大路通罗马。虽不具体或直接涉猎,但所学所思所写所讲实质上依旧有在为本职服务,而且是更广深周全的服务。

        举例:每周二照例组内公开课,是带高三的组长以身先行,上了一节复习课。组内教研时,我讲了三点。今天先写下讲第一点的来龙去脉...

      一是组长林老师授讲功力大增——从容轻松又亲切,比去年有了明显进步。首先肯定他的落落大方,师生间情真意切,大量知识点温故归类举例总结,却不无味,严谨专业中透着随性融通。

      一直不喜欢听太刻意的授课,因其有一种克板束缚。文科知识看似有教材为载体,实则灵动无形,意会在心...

      恰好课前我刚听了一本书——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作者戈夫曼,美国社会学家,符号互动论代表人物,戈夫曼对社会互动、聚集、小群体和异常行为等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在书里,戈夫曼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互动交流模式,并提出了“表演”的概念,把人际互动比拟为演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理解日常生活行为的参考视角。

    核心内容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社会日常行为,其实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被认为一种特定的表演行为;它们的出现绝不是孤立的,它们是在特定环境下存在的产物,都带有浓厚的、迎合社会期望的成分。为了达到这种社会期待,人们就必须表演。

        所以,每一节师生相契的课,都意味他们表演的成功。

          书中提到,人们的日常行为往往不是自己的本能反应,在社会互动和人际交流的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角色和对方的角色常常有一种期望——如果我们想让自己的举止完美地达到社会情境预期,很多时候都需要依靠必要的“演戏”。

      有时,为了达到预期,一场“表演”需要几个人或一群人共同完成。这时,一个“剧组”就诞生了。这节复习课,班级是最上佳的剧场,师生是最专业的演员,(我们通常既是“演员”也是“观众”。)

        这节课的一大亮点便是:林老师忘了我们的存在,在班级舞台上,与生同在。

    分享金句

    1.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社会日常行为,其实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被认为一种特定的表演行为。

    2.作为个体身处社会中,社会对我们的行为存在一定的期待,为了达到这种期待,我们就必须表演。

    3.有时,我们表演的对象不仅仅是他人,也是面对自己,具有仪式感的道具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自己表演的印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7-09-1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hij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