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国家大力推广全民阅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对于许多没有阅读习惯的家长来说是件头痛的事情,于我,却有种正中下怀的开心。在两个孩子上幼儿园开始,我都是坚持陪读,现在他俩对于阅读都有不同程度的爱好,特别是小宝,对文字很敏感,晚上睡觉前总要看上一本绘本才可以睡觉,满满的仪式感。而我很乐意对家有宝贝的亲朋好友做的事,就是劝说他们在家建个阅读角(我会用心挑选适合的书籍送给他们),打造好环境,引导他们培养出兴趣,一旦他们被书里的内容吸引了,习惯就能养成。这是陪伴一生的好习惯,至今我仍受用着。
这种爱阅读的体质可能从胎教就开始培养了。我妈说她在怀我的时候,家里是做早餐店的,收了很多旧报纸杂志来当包装纸,她会留下一两本来阅读,每天都是抽空看,看不完折个角,明天继续。而每天心里都有盼头,快快忙完可以去看书,看的时候觉得很满足。用我现在理解到的观点是进入心流状态。要知道她只是一个小学未毕业的家庭主妇,字认得并不多。可当怀我弟弟时啥也不想看了,然后我和我弟对待学习这事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这没什么科学依据,只是一个妈妈对于自己所生孩子拥有不同个性的推断,而作为女儿愿意去相信她的观点。
于我而言,在回忆里都是各种到别人家蹭书的场景。
幼儿园时,妈妈带我去拔重牙,知道我受到惊吓与疼痛,安抚我,让我自己挑个想要的礼物。我直奔街对面的新华书店,挑了本《唐诗三百首》的绘本,爱不释手地看起来,忘了疼痛,忘了害怕,全心全意沉浸在纸张上奇妙的世界里。那是我印象中自己拥有的第一本书。那时的环境与经济,书是奢侈品,没能想买就可以买,所以格外珍惜。
上了小学,同学钿辉家有很多连环画,然后我每天上学放学总会去她家玩,为的是看那些神奇的小人书。那套黑白连环画葫芦娃,至今想起仍有画面感。
大伯家常年有旧杂志报纸,也是我最常出没的地方。《知音》《家庭》《故事会》,身居一隅,心慢慢开阔,是书本让我看到世界的更多面。
隔壁彪叔(辈分上要称叔,实际大我几岁)有一套《十万个为什么》,那简直是满足好奇心的法宝,于是我每天都在翻墙的状态,看完一本就急急去换另一本。
初中的暑假,我能在大姨家呆上很多天,因为我表姐夫彬兄酷爱武侠小说,家里的床头柜是满满当当的金庸,古龙小说,那简直是我的营养品,每天起床就窝在床边,捧着厚厚的书逐字逐句地啃食,那个虚幻的世界,情情爱爱看不懂,一招一式的绝世武功没少模仿~那个假期过后,自己的阅读速度长进了不少。
同桌好友振娜家有一套《高尔基》全集,也是一天天地报到,花很长时间看完。其实,要说记下什么,现在完全没印象了,只有个基调留在心里,但不可否认,对人性,对人可以怎么活着多了一些参考,这过程能帮助自己形成独立的世界观,慢慢地区分自己与大人的观念,不再一味听从。
到了高三,紧张的复习时间,我可能用看小说在躲避压力。晚上宿舍关灯后,大家都自备手电筒。不同的是同学仍在复习,而我在看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在大学里,图书馆是我最爱去的地方。我记得05年第一次上淘宝买东西的原因是丢了图书馆借的一本书,到实体书店都找不到,管理员说二手的也可以,所以学会上网买。
怀着二宝的时候,内心总有一份渴求想重温《红楼梦》,于是在孕期开启了第四遍的阅读,每日50页,还没到孕晚期便已读完。而此次阅读,对于各个人物的印象是翻转式的,明白了人的性格养成与所处环境造就了个性,没有好坏之分,每个人都有自己长处短板,如何制衡是关键。阅读让自己有了一份慈悲心,更懂得向内探求,丰盈自己的灵魂,少了那份对外物的虚荣攀比之心。
很多问题,能从书里找到答案。现在,我愿意牵着孩子的手,带他进入阅读的世界。
现在我仍喜欢做的事是买书,即使当下不看,也觉得长长的一生总有时间去看,在书架上为自己保留一份惊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