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父亲的考研之路
竹林深处
有一则故事,讲述了在上海的一个叫长兴岛的地方,有一位来自安徽的35岁的,以开早餐店为生,并经营了八年的父亲,为了让自己上小学的女儿将来能有个好前程,也能为女儿挣够足够多的积分留在魔都,他通过艰辛的努力,以大专的身份两度考研,最终如愿以偿并获得了成功的种种经历……
首先,对他的这种迎难而上,不畏艰辛,锲而不舍的顽强精神给予肯定;
通读下来,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 考研的目的似乎太过于单纯了
一个35岁的男人,在较为稳定的生活舒适区,突然萌动出考研的念想来,不是为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补充能量,获取最新的知识储备,以便 提升自己,而是为了让女儿将来能减少竞争压力,留在上海参加高考,为一家人的定居积攒积分儿,因为只有考研才能一下子获得100积分,而在所需120积分儿的积攒过程中,每年三分儿的进账实在是太过缓慢了,考研才是最直接而又获利最大的一种投入,权衡之下,他觉得要想积攒够足够数量的积分儿,唯有考研才是最划算的一种方式……
二) 屡战屡败,入不敷出,失志不移
基础太差的早点铺儿老板,在英语单词Car(小汽车)与 Cat(猫)都分不清楚的情况下,两次关了店铺,以破釜沉舟的劲头买了考研的资料,通过死记硬背的记答案,背考题,又采取了专程去北京的考研机构补习的方式;以两次关店作为代价,在只出不入的情况下,每次以投入3-4万的积蓄,终于换得了河北一所大学的研究生通知书……

三) 妻儿伴读,关店转卖,知识断层
卖了店面,带着老婆女儿去伴读的日子也并非轻松,13个年头没有摸书本儿的厨师,不会使用电脑,电脑课程听不懂,PPT也做不了,基本的知识点全忘光了,看着别的同学写出的毕业论文时,竟然不知道在讲了些什么,只能对老师哀叹;还是开饭店轻松啊……
四) 梦想连连,重返魔都,突发奇想
为了女儿能回到上海读书,一家人能重返上海,又突发奇想~想考复旦博士,引发了小一轮儿同学的讥笑,“他们笑的前仰后合的”,面对同学们的发问,“就算能考上,等你读完了都50岁了,还能干啥呢”?
能干啥?他自己也很茫然,只想把女儿带回上海,喝上一杯星巴克的咖啡。

其实,人生有许多条路可以选择。他的女儿毕竟才上小学啊,只要他找对方法,因势利导,女儿小 基础好,根本不必拘泥于必须在上海,在大城市考学这件事儿,在熟悉的环境中,在更接地气的老家安徽考大学,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儿……
五) 换一种思维轻松生活
假如他花上一番心思,在长岛把自己的早点铺经营成具有南北特色的美食店铺,品种齐全,味道独特也未尝不可啊。
若做成全国连锁形式的,收取一定数量的加盟费也是不错的选择,光是两年考研投入的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哦,若用这10万元做市场,做研发,也总会小见成效吧。
虽如愿以偿地读上了研究生,但是知识断层所带来的恐慌,忧虑与焦躁不安,同样也在打击着他,也在不停地消磨着他的自信心啊……
人们考研与进阶的目的,主要是来自于一个价值观的问题;大多数人是为了储备一定的知识及技能,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使自己的能力与实力,能得到社会的公认与自己的认可……

而故事中的厨师,考研的目的仅限于挣到100个学分;使自己的女儿能将来留在上海参加高考,目的性似乎单一了些,而投入的精力与财力,又不怎么成正比……
表面上看是为了女儿能有一个更好的前程,为了一家人能留在上海,所做出的一个不错的安排,可事实呢?为了这个心愿,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当然了,如果从父爱的这个角度来讲是无可非议的……
不过,从另一个侧面来看,两次考研的艰辛经历,竟也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完善和拓展了他的眼界,使得他的人生境界也因此拔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生命因此有了一次质的飞跃……
2020年11月11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