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学习常老师的《从普通到卓越》这本书。在昨天的学习中常老师指出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安全成长的环境。怎么样才是安全成长环境?在今天学习的“习惯的养成、学习态度的养成、兴趣的培养、语言对学习的影响”这几节中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尊重儿童的成长,不越界,保护孩子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的兴趣。
一、习惯的养成
在漫长的学习旅途中,知识的积累自然是必不可缺的,但比这更为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习惯。比如阅读的习惯、文明举止习惯,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的习惯、锻炼的习惯、劳动的习惯……一个个良好习惯在人身上的综合提现,就是一个人的素质。
怎么让孩子养成习惯?
从心理学角度看,习惯是一个人反复做一件事情之后习得的结果。我们反复做一件事,直到直到它不再引起意识的注意,这时候我们的习惯就养成了。书中常老师举例刚学车的人,开始的时候手脚不听使唤,眼睛不是看着风挡玻璃外面的道路,就是盯着眼前的方向盘,总之手忙脚乱。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熟练了,眼睛只要看前方,手脚的动作逐渐变成“下意识”行为,不再引起意识的注意,开车的习惯就养成了。
从神经科学的角度看,所谓习惯,就是在大脑中建立起一个个比较稳定的反馈回路。这个反馈回路由三个部分组成:引发行为的线索、行为产生的程序、我们从行为中得到的好处。就拿喜欢刷剧来说,引发这种行为的线索通常是无事可做,程序是选择刷剧,得到的好处是打发了无聊时间。这样反馈回路一次次出现,人最终沉迷于网络剧成习惯。
我们要想让学生养成学习的习惯、阅读的习惯等。我们在家或者学校就要让学生长期做这件事,久了习惯也就有了。但是这个过程需要家长和老师关注与陪伴。首先要让其养成学习的态度。
二、学习态度的养成
美国教育家、课程理论专家泰勒对此做过仔细研究,并归纳出四种态度养成的方式。
环境的同化作用。一个孩子在父母没有学习意识家庭或者老师不爱阅读的班级,他可能也就被同化了。
某种类型的经验引起的情绪效应。我们要给孩子创造在某一特定关系中愉悦的体验。孩子写作业时,如果父母能对其作业的真实情况进行反馈鼓舞多看到孩子的优点,也许孩子完成作业就不在拖拉,也有质量。比如孩子今天写作业时间比昨天缩短了5分钟,你的字迹比原来工整了,每个人都喜欢被看见。
创伤性经验。因为对某次刻骨铭心经历而产生的态度,“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是如此,孩子成长的路上不要过早给孩子贴上你真笨等标签。
直接的智力过程。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他就更容易参与到相应的智力活动中,在智力分析中获得知识,并形成偏爱或者厌恶的态度。
我们家长和老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多关注孩子成长,培养孩子的不同兴趣,不要只关注眼前要有长远发展认识。
三、语言对学习的影响
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陪伴至关重要。每日有目的的和孩子沟通,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的孩子在生活上、学习上都有自信心,他们在学习上即便遇到困难也能自己去解决。
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综合素质的孩子,要想让孩子养成习惯,就从尊重儿童开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