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佛教面对弃婴现象

佛教面对弃婴现象

作者: 善书之馆 | 来源:发表于2020-08-12 10:57 被阅读0次

坊间曾这样比喻国内收养现状:几乎每家儿童福利院门口,都有两支隐形队伍,一支在遗弃孩子,一支在苦盼孩子。

弃婴,现实社会中真实存在的群体,每年超过数万名不幸的孩子被遗弃。这些被遗弃的孩子,可能身患疾病,可能身体残障,也可能不幸地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

一、遗弃孩子的原因无外乎利益

遗弃孩子的原因很多,相信每一个遗弃自己孩子的父母都有一定的理由而不是成为几十年后心里上的重负,可能他们感到,遗弃是为孩子做的最好选择。

玛欣德尊者在《阿毗达摩精要》里说:“这个世间的人都是被无明、贪爱所蒙蔽,世间所追求的、所歌颂的、所赞叹的是贪、瞋、痴。”人为了利益,什么都会做。遗弃自己孩子的父母,都是先入为主的认为孩子只是父母的从属品,他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所以必然可由父母主宰。认为孩子的利益本质上还是低于父母,孩子有义务在父母遭受危险时为父母舍弃自己的利益。所以两相冲突,先牺牲的就是尚在襁褓中不能反抗的婴儿,所有的因果都汇聚到了无辜的孩子身上。

例如战乱饥馑父母可以“易子而食”或者“卖儿鬻女”,“二十四孝”中有好多非常荒唐的故事,如“郭巨埋儿”,郭巨把父亲留下的家产分给了两个弟弟,自己则独自把老母亲供养起来。因为家境逐渐贫困下来,养活妻儿老母一家人有了困难,便要想着把儿子活埋了,减少一份负担,好来养活老母,这不太残忍了吗?

二、不管有什么困难都不能遗弃孩子

人人生而平等,灵魂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生命本身应该有一种意义,我们既到世上走了一道,就得明白生命的价值。每当上天赐给我们美好的新生命,自有一份美意在其中:为了让我们学习如何用爱去呵护另一个生命。

尚在襁褓中的婴儿还不知人间冷暖,刚刚来到人间,就体会到了险恶,遭到父母的抛弃,他是不幸的,更是无辜的!作者“有故事的店视频”在《一个佛教法师和她收养的33个孤儿,闻者泪目》里说:“一般人很难想象,从出生就被抛弃的孩子将怎样存活,如何成长,又如何面对自己、面对亲情与爱、面对来自整个世界的枪林弹雨。……从生命迹象初显之时,到走完漫长的人生路,被遗弃的生命需要经历九十九次的死亡,才能换来一次重生。……一个人在这世间独行,承受着本不应由他来承受的一切,又有多少孩子,能跨过命运的这道门槛?……佛门渡厄难渡人间苦,这些孩子被选择的权利始终远远高于选择的权利,被裹挟、被拯救、被怜悯,都是他们要面对的一门生死课。如果生即能语,想必他们都想对着这尘世深鞠一躬:生而为人,对不起。”

在弃婴的心里,哪怕自己被城市里的百万富翁领养,也不及在亲生父母身边自由成长,再好也不及生他的妈妈!母爱的缺失或许会成为伴随孩子们一生的伤痕,弃婴心理将是他们一辈子的烙印,他们一直活在可能再次被抛弃的恐惧,及对自己真实姓名、生日、出生地一无所知的迷茫中。希望这种痛苦能成为改变方位的坐标,但凡能在挑战中幸存下来的人,都能够开始另一种人生。

那些准备为人父母,或者意外成为父母的人,你们应该更理智、成熟、有责任感,不管有什么困难,都不能遗弃自己的孩子。既然不要,为何要生呢?既然生了孩子,莫问男女、健康与否,一定要负责到底,万万莫丢弃。生而不养,何以为家?孩子的未来还将有更多的路要走。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心存良知和善念,不要对手无缚鸡之力的孩子们痛下毒手。请慎重,不要因一时冲动,造成终生遗憾。

我们希望遗弃自己孩子的父母能够良心未泯,早点接孩子回家。也希望,孩子能够早日找到家人,更希望他们能健康快乐成长!

三、不要报复遗弃自己的亲生父母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对于遗弃自己孩子的亲生父母,我们都是一种态度:无论怎样,这是你们的亲生骨肉,这种做法确然违背社会道义,应该受到社会的谴责。而弃婴也往往有一种报复心理:当初被父母抛弃,真的想不通,也很恨他们!但是,请记住,自己没必要为抛弃你的人过多的伤心!亲生父母总是生你的,不应该仇恨他们,相信亲生父母也是无可奈何,不能亲自抚养孩子,只能忍痛遗弃。

济群法师说:“佛教认为,在父母和儿女之间,必然有着特别深厚的缘分。有道是:‘儿女是债,有讨债,有还债,无债不来。’不论来的是什么,终归是有它的缘由,有它千丝万缕的宿世纠葛,所以要安然接受。如果是顺缘,固然要心存感恩。如果是逆缘,同样要心存感恩,因为当下就是化解往昔恶业的机会。把握这个机会,才能转逆缘为顺缘,而不是让这种不良关系带入未来生命,生生世世地互相缠绕。 所以说,佛教在看待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时,是以彼此尊重为前提,以珍惜缘分为原则,以心存感恩为重点。”

“弃婴多是富贵命”,佛教是相信万物之间都有联系的,因而面对弃婴,认为他们是自身带有大富大贵命格的人,而之所以被遗弃,是因为他们的生身父母没有福报,不配享有。而弃婴也没有还其生身父母债务的责任,只是借腹所生,被其遗弃,所以被遗弃的他们其实是在等待自己的有缘人捡拾收养,继而给对方带去满满的福气。而抚养他们长大的人,也被视作是前世积累福报多,所以才能换来今生的好运。

佛陀在《法句经》中说:“于此世界中,非从怨止怨,唯以忍止怨,此古圣常法。”居家戒诤讼,讼则终凶。帮人打架的人,是要挨打的。凡事要以善胜恶,人要宽以待人。

要有感恩之心,没有父母就没有你。

相关文章

  • 佛教面对弃婴现象

    坊间曾这样比喻国内收养现状:几乎每家儿童福利院门口,都有两支隐形队伍,一支在遗弃孩子,一支在苦盼孩子。 弃婴,现实...

  • 【情感】梦里花落知多少(22)

    面对四堵墙壁,莫凡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脑子里不停的迸出两个字“弃婴。” 没错,他就是弃婴… 曾听养父说那是一个冬天,...

  • 关于心王和心所

    佛教的俱舍论相对于佛教的百科全书,站在佛教的角度讲述了这个世界上的两大类现象——物质和精神现象各自的本体、作用和具...

  • 2018-09-01

    现象:精英式(僧侣式)佛教和民俗式佛教的结合: 近代太虚大师提倡人生佛教,人生佛教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定义是什么?就...

  • 关于“虹化”现象

    昨晚有人问我,为什么密宗有虹化现象,而在汉传佛教却从来没有听说过呢? 其实,汉传佛教的佛经里,也有记载虹化现象的。...

  • 我对佛教的态度:感恩、同情和警惕

    《我对佛教的态度:感恩、同情和警惕》 佛教里有很多假恶丑的现象,还有很多涉黑涉恶,但是我还是支持佛教。一是因为释迦...

  • 弃婴

    手机追着春天走了还一并扯走我遮羞的衣物 光溜溜地站在街上我成了弃婴什么都没了只剩自由 没有地图牵我回家只好踩着影子...

  • 弃婴

    一个婴儿, 被抛弃了。 娇嫩的肌肤爬满了苍蝇, 日日以垃圾为食。 他等待,或者不。 蜜虫带来的风 浸润了长满青苔的...

  • 弃婴

    ta丢了她 她丢了ta 他痛哭不已 我骂道 他生了ta 她生了ta 她痛哭不已

  • 弃婴

    今天午休我梦到在河边捡到了一个巴掌大的弃婴,她很虚弱,身体很冰,但是,她还活着,于是我就一直给她哈气,以求给她一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教面对弃婴现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hmy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