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状态:
不断地买书,可是一年到头,看过的也就那么三、五本;
一边感慨着“书到用时方恨少”,一边又任由大堆的新书放在角落里吃灰。
不停地囤课,业余又总给自己找借口:工作太忙碌,需要先放松!!
听课记录少的可怜,到了要做表格、汇报、演讲的时候,又暗悔自己学的太少,没什么拿得出手!
上面说的就是我,报名叹号高效阅读营之前,我也是一只不断买书和囤课的松鼠,一年看过的书一只手都数的过来,每每拿起书,看不了两页,思路就不知转到了哪里,书上的字完全没进到脑子里。
我还有很强的学习焦虑,囤课屯了好几万。可是每次学起来都是开始新鲜,越到后面,兴趣缺失,剩下的只是虚应差事而已。
钱也花了,时间也浪费了,还把自己累的半死,谈到收获,真没多少。
我自己心里也着急啊,怎么改变这一现状呢?
加入叹号高效阅读营
在鱼苗群首次听到叹号大大的分享,通过高效阅读,快速学习知识,搭建框架,建立知识体系,让学习事半功倍,还能在短时间内攻克多领域。这不就是我要的效果吗?
然而在报名前还是百般犹豫,要不要在年底这么忙碌的时候,给自己安排这么费时的学习呢?要挑战20本以上,再加上听课+读书笔记+输出,我一天能排出的时间,也就两小时。学费还不便宜是不是缓到年初不忙的时候再说?
仔细回忆了自己近一年的状态,真没有哪天是完全清闲的,与其等那不可知的悠闲时光,还不如……。做一件事最好的时间就是当下,再加上看到那么多前期的学长学姐,经过训练营的改造,都变得非常的优秀,我也想要一天读完5本、10本,别人能做到的,我努努力,应该也可以。
感冒咳嗽,最初的阻碍
可是加入以后,因为前期的感冒没有重视,又紧接着赶年终报告,加班加点。回来还要听课练习,咳嗽加剧。每天咳嗽的时间占上一半以上,睡的也不安宁。想要集中精神,都无能为力,这种状况从7号起持续了一周。于是14号那个周末就在家治病啦。雾化、艾灸、食疗统统都上,三天的时间终于遏制住咳嗽的势头。可是第一个挑战期几乎就这么荒废了,总共才读完6本,且第一阶段、第二阶段训练次数太少,我自己都觉得好沮丧。
第一阶段的落差
于是趁16号在家休假,预约了叹号大大的语音指导。老师看问题果然一针见血,知识储备太少,练习太少。第一阶段、第二阶段都要单独联系至少20遍以上。而且我老是在找关键词释义的时候,陷入细节,完全忘记了当初的目标,是为训练阅读速度而来,一开始要找关键词,打框架,而不是为了一遍将内容记住,这是不可能的。
于是在短暂地调整后,马上进入了主题挑战期。看到群里小伙伴们一天5本、10本的速度,老实说,心里没有压力是骗人的。我不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但努力起来却总有追不上的感觉,难道真是前期投入太少,基础太薄弱的关系吗?
那事已至此,就当从零开始吧。于是收拾心情,确认主题与书单,为了防止偷懒,还专门在朋友圈立下Flag,督促自己。
工作日,每天晚上两小时,也只能是完成一本的的阅读+笔记+打卡。另外与其他人之前差距太大,那就不用管别人如何了,我只以昨天的自己为目标,保证比前一天有进步就行了,于是,在21日前,我离最基本的20本的差距还有7本之多。
不论如何这个周末继续努力就对了。于是潜心下来,按照自己安排的进度来,第一天完成5本,终于算是一大突破了。第二天继续,完成3本。



完成之后的收获
1.视幅扩大
其实整个过程下来,真的感觉到速度的提升是在主题挑战期。翻开目录,一眼扫过去,视野幅度确实有增加,上下几行的字眼都能进入眼帘,而且克服了默读的影响后,我发觉,只要多重复几遍,这扫过去的影响能够在头脑里反应出字面意思来。也就是说,一眼扫过去,入眼的是画面,但是经过多次的重复,那些画在脑海里重组,让我们品味出意思来。随着重复的次数的增多,转化成意思的速度也就越快。这也是暗合“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
2.抓重点能力提升
第一阶段通过10分钟的练习,让我们快速抓取关键词的训练,在达成20遍以上后,能让我在目录与全文的练习中,快速找到作者重点讲解的关键词,而不是看到一个粗体字或者颜色字就自以为是关键了。
3.搭框架,建立全局观
为什么要提取关键词,而且是15-24个?是因为我们要把这些关键词根据全文的逻辑,形成文章的主线。你是想想,是把关键词一个个单独拎出来单独看字面意思,还是把它跟上下文联系起来,更能领会作者的意图?当然是后者。
那你认为是记这些零散的关键词来的快,还是把这些关键词按照一定的板块和联系让它们串成一条线,更容易记住?当然是后者,各种介绍记忆的方法就是要让本没有联系的单个词语之间发生联系,产生联想,才能快速记忆。
当你文章主线明确了,你再往里面对应增加解释,是不是就把它变得丰富有肉了,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了?
4.高效阅读,快速增加知识储备的有效方法。
在《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一书中说,一本书,就是作者30年经验的总结。如果你1小时就能读完一本,是不是相当于把人家30年的精华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汲取到了?这样一两个月的时间,你每天读上一两本,这是多少人多少年的经验。阅读,让我们直接从巨人的肩膀上起步。
我现在还不敢说我有多厉害,但是如果按照这个方法,继续操练下去,短期内涉猎多个主题,甚至将你需要的基础知识都学全,也不是不可能。
5.升级思维层次,将所学落到实处
李笑来老师有个观点:阅读本身,几乎没有任何价值。阅读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选择,选择之后的行动才有价值。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这不是在啪啪打脸吗?阅读要是没用,你还念叨读书干啥?
这里的阅读是说完全照着书本意思去读,你从书中学到的没有落实到你自身的行动上。那这个读书本身确实没啥用处,它只是作者意思的简单复制,对你的行动没有产生任何改变。那这书,你为何要读?这不是既浪费钱又浪费时间吗?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是要学以致用,要让学到的东西改变你的行动,你才会获得成长。因为你不会你才会去向书本学习,你若是学来不用,你读它干嘛?
但是学习之后,要怎么用呢?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思考,领会作者所说的方法或者经验,找到适合我们操作的途径,再去实施。在行动过程中,肯定也有各种问题,那就不断地根据反馈,进行反思调整,以保证我们的行动能更好地落实下去。
只有把书中的经验,我们实际能够运用到自身,才是有用的。不然学来无用不如不学。
6.自信心增加
原本一年也读不完3、5本,如今一天就能完成5本,所以有些事情之前不敢想,而不是做不到。



所以,未来也充满无限种可能,只要你敢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