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对卡片盒进行概述,就像我们在思考时,也不可能对自己的思维有一个概述一样。作为我们记忆的延伸,卡片盒是我们思考的媒介,而不是思考的对象。笔记的集合会从复杂逐渐变得有秩序,我们一直从来源不同的线性文本中提取信息,并将其混合起来,直到出现新的模式。最后,我们把这些模式组合成新的线性文本。”-《卡片笔记写作法》申克·阿伦斯
在此之前,我很多次尝试过做读书笔记,提前买好漂亮的本子和各种颜色各种粗细的笔,但是写不了多少就开始觉得笔记记录的杂乱无章,提前设置的目录好像也派不上什么用处,越记越觉得混乱和无聊,最后就不了了之,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又对记笔记有了兴趣,再重复之前的买本、买笔......新新的笔记本放了一摞又一摞,仪式感有了,行动却没持续,一排排的笔记本在书架上嘲笑我的心血来潮。
在读这本书时,我意识到过去自己对于笔记的要求太高了,希望它一出现就是有条理的,希望自己的笔记本在什么都没有记录的时候就有一个属于它的框架,这样的想法让我在记笔记时需要分很多心思辨别所携的东西是不是属于这个框架的,而不是让我可以随心所欲的记录想法和感悟。
这个框架在无形当中给了我很大压力,让我逐渐迷失在自己设置的框架当中,让笔记为了笔记而存在,而忽略了笔记本身的“媒介”意义。
在这本书中,作者所说的三种笔记,让我们可以从浅显的思考逐渐往深入去,让我们可以真正畅游在思考的海洋当中,而不需要在畅游时还要小心意义的避开设置好的“边界”。
笔记的海洋越是没有界限,它的包容性就越强,我们从中可以汲取到的知识便越多。
所以说,笔记存在的意义在于媒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