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最近因工作需要,“被迫”要去看许多热点资讯,娱乐八卦,以及最火的文章和视频。
老实说,我挺不适应的。
因为我总觉得,现如今的许多事情,无论其结果多么劲爆,表现多么不同,也都和过去发生的许多事情极其雷同,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
所谓“太阳底下无新事”。
所谓“人类在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毕竟人性不会有多大改变,变的只是科技、商业模式、生活方式、传播形式这些外在的东西。
我甚至始终偏执地认为,有些东西,尤其像是文艺作品,尽管数量爆发增长,类型也极其丰富,但整体深度和水平,终究还是不及过去。
(二)
但我亦很清楚,这只是我个人的趣味取向,真是偏见来的,无法说明如今这个时代有什么问题。
当然,每个时代都会有每个时代的问题,但每个时代也都会有每个时代的好处和机会。
电影《双城记》剧照就如狄更斯《双城记》中所说的:“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坏的时代。”几乎任何时代,都可以套用这句话。
时代记忆和个人记忆一样,都会倾向于将不好的东西淡化掉,忽略掉。
对美好的东西,则会加上一层唯美滤镜,镀上岁月的鎏金。
毕竟,无论时代是好是坏,那总归是一个人真真切切亲身经历的时光啊。
从少年到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所有的爱与恨,悔与疚,苦与乐,都在其中。
否定那段时光,也就等于否定了自己。
(三)
怀旧,在我看来可以分两种,一种是怀自己的旧,另一种是怀别人的旧。
年轻人喜欢怀自己的旧,也许是因为对自身现状不满,企图回到一个舒适的“精神乌托邦”中去。
怀别人的旧,也许是因为渴望了解更多,譬如关于父辈、祖辈的事情。
会念旧、怀旧,恰恰说明人是有感情的。
这正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地方。
但无论哪种怀旧,都不可沉溺其中。
因为人,始终是活在现在和未来里的。
(四)
所以怀旧,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我很喜欢陈丹青先生给的一个说法:
怀旧,是为了重新寻找精神的源动力,是为了再出发,再前进。
是为了重建未来,而不是为了回到过去。
伍迪·艾伦有部电影叫《午夜巴黎》,相信很多人都曾经看过。
影片讲一个年轻人,穿越到上世纪初的巴黎。在那个他神往已久、众星云集的“黄金时代”里,他如愿见到了海明威、菲茨杰拉德、达利、毕加索等文学和艺术大师,并和他们对话。
他一度流连忘返,但最终,他也领悟到:
电影《午夜巴黎》截图认为过去比现在幸福就是一种幻想。
如果他留在这里,这里就变成他的现在,不久以后,他就会开始想象另一个时代才是黄金时代。
什么是现在?现在就是不尽如人意,因为生活本来就是不会尽如人意的。
(五)
近日常和两个80后老哥一块吃饭。
席上总谈起许多他们旧时经历的事情。
以及八九十年代亚洲娱乐圈许多的八卦掌故。
真个是如数家珍,逸兴遄飞,唾沫四溅。
某一段台词说背就背,某一段旋律说哼就哼。
香港“四大天王”合照若非因为总喜欢“怀别人的旧”的话,我大概也很难融进这种“怀旧”的对话中去。
但有好几个瞬间,当我见到他们眼神中闪烁出了某种奇异的光芒,我脑中就不自觉想象起了他们年少时候的青葱模样。
他们大概也曾狂热过,意气过,纵情过,不顾一切过,这种气质亦深深烙印在了各自的底色里。
哪怕如今他们早已被社会摧残得,磨平了棱角,褪尽了锋芒,但内心深处残存的那股“劲儿”,还是很可贵,很动人。
我相信,那股“劲儿”,就是要寻找的所谓“精神源动力”了。你可以用任何一个词去形容它,青春活力也好,能量也好,少年气也好。
虽然任何人都无法一直“风华正茂”,但我始终希望我们可以,“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