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Hi,大家好,我是Emily, 问候你哦~
近些日,我时常被身边发生的一些小事所触动。
这些小事,有关工作,有关人际,也有关亲密关系。静心回顾和思考,大抵要归功于自身信奉的一些小小的称不上信仰的价值观。
触动我的点有很多层面,今天仅就「如何提升运气」这个话题和大家简单分享。
其实就在昨晚,和刚履职新公司第一天的密友Bella盘腿在沙发上已经说了一遍,我讲述,她倾听和反馈;她再说,我理解和共情。
想到美国心理学家兼作家洛莉·戈特利布在她的作品《或许你该找个人聊聊》里写到,“讲述的好处就在于讲述本身”。
不管是说,还是写,都是表达,只不过方式不同而已。
01 一个新的工作机会
前些日,一位小伙伴发给我她所在公司近期招募的一个岗位机会,她就工作岗位简单描述后,说问我是否感兴趣。
这位伙伴是我前些年在学习某个官方认证课程时的同期同学,当时她刚从乙方管理咨询机构跳到国内排名头部的互联网大厂负责人才发展和学习发展工作。认证课上,我俩恰好分到一组,期间就某个团队PK游戏,她Lead我落实,最后取得了不错的结果。
结课后,我俩曾就某个工作机会简单的电话沟通过,其他时间各自忙碌,也没太多联系。但我会通过朋友圈动态,关注到她的一些近况,也会经常给她的更新点赞和留言。
最新的动态,看到她发了一个感谢同事和公司的SayGoodbye信息,得知她大概率是离开了原来的公司。
直到那天的岗位机会给到我,知道了她履新的雇主机构,而且职位更上一层楼,为她开心。
看完接近长达五页英文的岗位描述,一时间有些发懵,看似和我之前的工作内容相差甚远,而且市面上同类机会不会太多。简单而言,这是一个小而美,而且不太好招募候选人,且就当前的发展空间来说有些相对窄的工作机会。
耐心看完,脑子被自动驾驶模式下批判性思维的各种理性分析所淹没,一连串务实的问题跳出来,如:
我是否可以胜任这个岗位?
这个工作未来发展的空间在哪里?
未来做这个工作,日常的工作状态是怎样的?
······
结果可想而知,就是越想越觉得这个工作机会不适合,越不符合我原先的期待。
与此同时,另一些声音升腾起来,它仿佛在对我说:
站在推荐人的角度,为什么会把这个机会推荐给我?
过往有哪些工作技能是可以迁移的,有哪些薄弱环节是可以通过学习来弥补的?
新机会看似是挑战,但没准也是机遇呢!
······
想到这里,再次翻看岗位描述中提到的希望候选人具备胜任力的几项关键点,保守估计有一半的能力项我是可以迁移使用的,其他的是一些在过往工作中了解但是应用较少的知识和技能,但通过快读学习和几次实践也是可以补足的。
末了,我给这位伙伴简单回复,“我对这个岗位比较感兴趣,可以的话安排面试吧,我先来聊聊看哦~”
后续的事情就是,两周内历经了一轮电话HR面,二轮业务Leader现场面,三轮线上视频区域合伙人终面,最后神奇般的拿到这个工作Offer.
换做过去,我可能会问自己,“为什么是我”?
现在,我想对自己说,“为什么不是我”!
02 相信你是幸运儿
借由这件小事,回想起这些年里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很多事情,总觉得自己命里好像总有贵人相助,尤其是在一次次近乎绝望的暗淡时刻,有人像英雄般出现,救我于水火。而这也让我时刻心怀一颗感恩的心,用给予和善意对待生命里出现的绝大多数人和事情,感谢命运的馈赠!
如果说一次好运的降临是偶然,那么当好运出现次数比较多后,也让我禁不住思考,是不是自己的确有做的还真不错的地方?
思来想去,我觉得一直以来我都相信说,当身边出现一些机会时,保持开放,不执着于特定的目标,先去了解尝试,不妄下判断。
想到在学习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认证教练时,其中在谈到如何在现实中为自己赢得一些好机会的方法,其中有涉及“运气”的话题,也提到了积极情绪对人的正向作用。
为了验证积极情绪的确会给人带来好运气,课程中提到一个著名的实验。
这个实验缘起于一位英国的心理学家,名为理查德·怀斯曼,他是英国赫特福德大学的教授。在他任教期间,曾做过一个大型实验。
大致过程如下。
他招募了两组人。第一组人,总觉得自己近期有些倒霉,而第二组人,恰好相反,他们觉得自己是一群一直以来被命运和上天宠爱的幸运儿。
在实验过程中,怀斯曼请这两组人观看相容的一份报纸,并且分派给他们一个任务——在最短的时间内数出这张报纸里一共有多少张照片。实验的结果发现,「倒霉组」的平均耗时是两分钟,而「幸运组」的平均耗时,还不到十秒钟。
是幸运组的人眼力特别好吗?并不是。
答案其实是因为怀斯曼教授早已经在这张报纸上做了一个小猫腻——第二页有一个巨大的广告,上面写着一行字,“别数了,这张报纸上一共有43张照片”。幸运组的人看到这行字,就果断反馈结果,结束实验。
那为什么倒霉组的人没注意到这个信息呢?后续在询问时得知,倒霉组自认为自己运气就不太好,不能分心大意,所以所有精力都关注在找图片上,即便看到那行文字,都没有多想其他。而幸运组的人想的是,四处多看看有没有什么损失,万一有意外的发现呢?
后来,怀斯曼又做了一组类似的实验。他在报纸中间放了一个大广告,上面写着“别数了,告诉实验人员你看到了这行字,就能赢得250英镑”。结果,倒霉组的多数人又完美错过了这个信息。而幸运组的人,很多都拿着到手的英镑去庆祝了。
通过实验,怀斯曼得出一个结论,觉得自己不幸运的人,因为太专注于寻找特定的东西,而错过其他的机会。如果再把这个结论延伸一步,所谓「倒霉」,就是太执着于某个单一目标或路径,对周围的好事视而不见。而所谓「幸运」,就是不执着于特定目标,并在沿途发现更多新机会。
过去几年里,秉承着这样的理念,我一改周末宅在家的宅女状态,主动向外拓展和链接,报名上一些课程,加入一些社群和圈子,参与一些线下活动。这些课程、社群和活动有的是我感兴趣的,也有的看似和我的工作和兴趣领域毫无关联,但我还是抱着去听听和学习的想法参与其中。
比如,我通过参与一些海外房产公司的产品发布会,让我去设想没准哪天我可以移民海外生活;再比如,通过参加女性高端珠宝鉴赏沙龙提升了我的审美和鉴赏力。
这些看似和目标毫无关联的机会,一定程度上为我的人生打开了一扇扇新的门和可能性,也给我很多新视角和想法。
简单来说,越开放,越幸运;越执拗,越倒霉。
在这里也要强调一点,虽然需要保持开放,但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关注目标,而是我们要认识到,前往一个个目标的路上,我们会经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会遇到一些新的发现,每个发现,就像是一个踏脚石。
这个踏脚石未必会通往你最初的目标,它可能指向其他方向。这时,不妨就顺着这个踏脚石,先往新奇的方向前进。
这是当前不确定的环境对我们提出的要求,长期的焦虑可以有,但眼下的开放和好奇,也许更重要。
结束语
用一个小故事结束今天的分享。
亚马逊网站刚刚上线不久,时任雅虎的总裁杨致远问贝佐斯是否愿意把亚马逊网站列在雅虎主页上。贝佐斯下属一致认为公司刚起步,承接不起这么大的流量,放弃是更好的选择。
但是贝佐斯清醒的知道这样的机遇对一个初创公司来说可遇不可求,虽然还没准备好,但他还是先答应,后面再研究如何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当一个大机遇降临,要相信自己值得,全力接住,而不是放弃机会。
愿你相信自己,更愿你好运连连。
-END-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