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镜是看过的英剧里印象比较深刻的一部,一来因为它奇妙的脑洞设定;二来则是它剧情里设置的讽刺情节实在太多。
看剧的同时总是让我不自觉在脑海里脑补中学时第一次学的讽刺这种修辞方式的定义来。
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季的第二集《1500万》。
这一集影片描述的世界中,衣着统一的人们都单独居住在一个个被黑玻璃包围的虚拟屋子中,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固定的自行车架上骑车赚取点数,交流则通过强大的虚拟网络,人们有自己的虚拟形象,只需要动动几个手指头就可以给自己的虚拟形象换装,而每日的活动比如刷牙漱口,买食物,玩游戏等活动都会消耗点数。
看到这里,我们这个日常从事各类工作赚钱,是不是也跟骑车赚点数来换食物和必需品没什么两样?
一日,男主角无意中听到女主角唱歌,被她的真实所打动。他决定拿出自己的全部一千五百万点数帮女主角买一张类似于达人秀的选秀入场券,让女主角实现唱歌的梦想。但女主角被赛前的饮料乱了心智,在海量的虚拟观众面前她迷茫了,在评委的威逼利诱下背离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艳星。
当时看到这个情节时,最开始以为它的走向最多是套用选秀节目的常规玩法,以悲情和故事取胜。但没想到它意有所指的好像并不是那些,这些迷茫某种形式上实际上看起来也有点像迷失在灯红酒绿,繁华世界里的芸芸众生。在财富和虚荣里的迷失,以及情侣在不坚定的前行之路上的迷失和遗憾……
情节到了这里,也为后面的反转铺垫得差不多了。
男主角悲痛欲绝,回到自己的房间后,因为没有了足够的点数跳过节目而只能观看女主角的艳星视频。他疯狂地砸碎了电视的玻璃屏幕。后来他冷静下来,从玻璃碎片中挑了一片藏了起来。然后他重新努力地省吃俭用赚取点数,终于给自己也买了一张入场券。在演出前用女主角在参演节目前喝的饮料的空盒混过了节目组人员,随后他上台表演。在表演过程中突然掏出那块碎玻璃以死相逼,疯狂地宣泄着自己的愤怒,痛斥体制。然而,评委们巧妙地化解了他的批判,把他的批判当做“表演”,并提出给他开办一个评论节目,在节目里他可以继续控诉现实。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他妥协了。其实坦白说,我以为他会纠结地选择后,最终拒绝。但显而易见,剧里想呈现的并不是男主为女主成功复仇爽文的happy ending。
好像,大家的初心在这个有万千虚拟观众的节目里都改变了吧……
那些虚拟的观众再度陷入狂欢,为一个新节目的诞生而欣喜若狂。
结尾,男主角有了自己的节目,再也不用踩自行车了。那片碎玻璃被他收进盒子。他走到房间的边缘,看到了更大的虚拟屏幕上投射出的森林。以前吃的天然苹果被果汁取代,而女主角送给他的企鹅折纸也被批量生产的企鹅雕像取代了。
到这里,曾经出现在男主生活中的女主还会在男主的一个记忆角落里有留存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