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What Comes and Goes has no Being
凡是变来变去的东西,都不真实存在
Q: 我必须跑来和你在一起,而不是单纯听闻。用语言讲的只能是一小点,更多的只能靠寂静来传递。
M: 首先是语言讲述,然后才是寂静沉默。某人准备就绪,必定迎接“寂静”。
Q: 我能够活在“寂静”中吗?
M:
无个体自我为中心的运转导入寂静,因为当你毫无个体自我地运转,你就无须请求帮助。完全不在乎各种结果,你就会心甘情愿的去以“最不善于照顾自己,最不足以达到目的结果”的方式来工作。你根本不在乎有多少天赋,也不在乎有多好的装备。你完全不要求(他人)认同,不要求谁来认可,也不需要谁来援助。你仅仅是单纯的做着你必需完成的事情,把成功和失败都扔给那“未知”。因为每一件事物都是由不可数的因素所促成的,你个人的尽力而为那只是这无数因素中的一个因素。你尽你所能,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你不在乎,全部丢给那“未知”。然而这样一来,它就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魔法,当人类的意愿和热爱齐心合力协同在一起时,那最不可能发生的--发生了。
Q: 如果那运作是有价值的,那么索要帮助有什么不妥?
M:
索要的必须性在哪里?索要,只表明匮乏无力,以及急于获得的焦虑。从容继续下去,那么宇宙也会同你一起运转。别忘了,发自心底想做某事(诚心笃行)的所有“念头想法”都是从那“未知”中突然浮现到你面前的。(不要去考虑怎么最正确恰当)把它留给“未知”来处理,只是单纯的去完成整个活动过程的必要动作,直到结果显现出来。你纯粹只是一个冗长浩大的整体因缘关联体系中的“相关连接”。从根本上讲,一切都只发生在“心智思维”里。当你全心全意投入某件事,并且持之以恒,它就发生,因为推动事情“发生”就是“心智思维”的功能。事实上,“真实存在”没有任何匮乏短缺,“真实存在”也不需要任何东西,所有的行为活动都只在表象上。在甚深的地方,有完美的安宁平和。你所有的困惑和麻烦都是基于你已经定义和诠释的东西,而且因为这些解释定义使得你自己受限。如果你不把你本身定义和诠释成这样或者那样的,所有的矛盾纠结,冲突搏斗就都止息了。试图去征服你种种困境,带着这样的企图去刻意做作,那是注定失败的,欲望所导致的东西,只有“放下欲望”才能融化开解。你已经把你本身封入“空间和时间”概念架构里,在时间概念上你已把你自己塞入“一生”的“持续时间跨度”内,在空间概念塞入“某一身体形态”的体积,于是就营造了无数的矛盾冲突---生和死,苦和乐,希望和恐惧。不透破和丢弃这些幻想错觉的种种观念,你就不可能解决问题。
Q: 个人是肯定受局限的。
M:
个体人,并不“真”的存在。只有各种带有限制性的条件以及起限制作用的种种控制规则。个体人只是这些条件和规则定义的总和体。你认为当你了解你是谁,你就了解你自己。可是你从没去了解你究竟是什么,一点也不知道你真正是谁。个体人纯粹是显现出来的表象存在,就好像陶罐内那无形无相的“空间”一样,显现出具有“陶罐”的形状,体积和气味。好好看看吧,这个“你”不是你信以为真的你本身。凭借“你是可赋值命名以及可解析描述和记录”的想法,你和你自己的全部处理能力开战。你不是这想法。拒绝把你自己想象成“这样那样的”概念表述。没有摆脱苦痛煎熬的出路,因为“没有调查”就盲目接受,你已经把你自己营造成了这样。烦恼痛苦是对“调查侦测”的一个请求,所有苦恼都需要调查。别懒于调查审视。
Q: 活动运转是现实本质。不活动运转就毫无价值。随着思维活动就肯定得做点什么。
M: 尘世劳作是极重的劳苦,已经很困难了,要去停止所有不必要的徒劳无意义的“造作”就更难了。
Q: 我是个体人,对我来说,这一切似乎都是不可能的。
M:
对你真正存在本身,你了解多少?你是唯一真实存在的[你];你只能显现出“非你”。你从没离开过真实存在的“独一完整完美”。所有“自我提升和修行”的概念都是形式和语句上的。阳光看不到阳光自己,阳光看阳光它自己是不可知觉的“黑”。正如阳光觉知“非黑”,却觉知不到它自己,我(指“自性”)觉知着“非我”,却觉知不到它自己。心智思想觉知“别物”,心智思想就变成了“别物”。然而心智思想不是别的就是“自性-我”本身。变成“别物”,变成“非我”的正是这自性,然而始终还是“自性”。一切“别物”都是一种“假想-设想”。就如同遮蔽太阳的云团无论如何也影响不到太阳一样,所有遮蔽真实存在的“假想-设想”也不可能摧毁“真实存在”。“真实存在”被染污破坏的想法是荒唐好笑的;毁灭者永远比“被毁灭的对象”更真实。“真实存在”才是终极摧毁者。所有分离,所有每一类型的隔阂以及离间异化,都是虚假不真的暂时幻象。一切都是“一体”的---一切既一,一既一切---这是所有相互冲突矛盾问题的终极答案。
Q: 有如此多的真相教诲和帮助,可我们毫无进步,这是怎么回事?
M:
只要我们还把我们本身想象成各自孤立分离的“人”格,彼此之间完全隔离,我们就不可能理解事实真相---根本事实是“非个体的”,非“人”格。首先我们必须明白我们本身只是“观睹见证”,无量纲无维度,无时间的恒常观察监视中心,然后认识到那浩瀚无边的“纯觉意识海洋”,这浩瀚无边的纯粹纯一觉意识海,就是精神(思想)和物质(事件)两者,并且超出这两者范畴。(思想和物质,都是大海的波浪,但大海是超出波浪范畴的)
Q: 无论我事实上是什么,可能是吧,然而我觉得自己就是渺小并且孤立的个体人,很多很多个体人中的一个。
M:
你的“身体”存在感是由于“空间和时间”的错觉;你把你本身设想为,处在某一特定具体的空间位置,占用一个特定具体的体积;你的个体“人”格是由于你对“身体”的自居身份认同,你把身体等同为你本身。你的“念头想法和情感”的思维活动是以连续触发相续继承的进程方式存续着,它们都有它们时间上的“持续跨度”,基于记忆,以及记忆的不断持续,使得你误认为是你自己的“念头想法,情感和思维活动”。事实真相是,时间和空间都存续你内;你不存续于时间和空间内。时间和空间,它们是“感知”的模式,但是它们不是只有一种模式。时间和空间就好像被写到纸上的“字符”;纸是真实的,字符则纯粹只是信息协议。你多大了?
Q: 48啦!
M:
什么使得你宣称48?什么使得你说:“我在这儿”?语言习惯产自于“设想”。心智思想营造时间和空间,并把它自己塑造成实体形象。所有一切都在此时此地当下,但我们根本没领悟到这一点。事实上,所有一切事物都是按照[我]的设想发生在[我]内。除此没别的。“别”这个概念就是一个灾难,一个苦难。
Q: 在时间和空间上自我设限的动机,人格化的动机意图是什么啊?
M:
个体人根本就不真实存在,不可能有某种动机意图。根本没有某个孤立的个体人真实存在。即便是以经验视角来看,也是很明显的---所有事物是所有事物的肇因和动机,一切就是一切自己,因为整体宇宙就是宇宙整体自己。
Q: 既然“生而为人”肯定有某种意图。
M:
生而为人,这个性人格是怎么显现出来的?通过“记忆”。通过记忆,用过去来识别当前,把当前和过去等同,然后把它投射到未来。好好想想你自己,不过是时时刻刻的当前瞬间,没有记忆和记忆的投射,没有过去和未来,你的个性人格就离散消失了。(没有记忆在每一瞬间画面之间的接续传递,就只会是支离破碎的一个个闪烁,也不可能有什么识别,不会有人生持续地连续存在感。)
Q: “我在”感,也不保持嘛?
M:
“保持”这个词并不适用。“我在”感是永远崭新的。为了它“在”,你无须记忆。事实上,在你能够知觉体验任何事物之前,这个临场存在感就一定“在”。当前你的存在被知觉体验搅合到一起。你只需从种种知觉体验的认同纠缠中把“我在”拆解开来。一旦你了解到真正的“在”,而不是认同于这样那样的知觉体验,你就会从众多知觉体验之中洞察到它,然后你就不会再被种种名相给误导,被缠绕进去迷失掉。个体人格的本质就是自我设限。(设限的本质就是基于记忆中的苦乐,对错,利害,来对当前进行测量识别,然后投射到未来,产生“我应该....,我必须.....我没有做我应该做的....我认为我必须做的不是我应该做的....”)
Q: 我怎么才能成为普遍一体性?
M:
可你本身就是普遍一体。你无须去变成你本身早就是的“真实存在”,你也不可能“变”成“不变”的恒常。只是停止把你本身想象成某个特定具体的东西。那些来来去去,生生灭灭,变化来变化去的东西都没有真实存在性。它空有外表现象上的真实。你知道那儿有个世界,但那世界知道你吗?所有一切觉识,一切的知识都从你流出,显现为所有众生万物和所有欢乐。认清你是那永恒的源头,接受所有一切都是你自己。这样的肯定和接纳,就是真爱,真慈悲。
Q: 你所说的,听起来全都那么美好。可一个人,必须把这些讲述融合为一种生活方式,怎么做呢?
M:
你从来也没离开过屋子,可你正在问怎么回家。把那些错乱的想法都扔掉,这就够了。收集正念也不会把你带到什么高大上的地方去。只是停止猜想。
Q: 这就是说,那不是什么达成某种境界的问题,不是到达,成就,只是了解。
M:
可别努力去了解!如果你不误解就已经足够了。可别相信“你要解脱”的想法。那么想是心智思维在把你带入“束缚”。把束缚和解脱一起超越。那“无始”的绝对存在,它“存在”是不可能有某种“前因”的。那不是说"你"之前知道【你】是谁,然后“你”就忘了。一旦你知道,【你】就不可能忘。无知遮蔽是一种持续现象,找不到起点,但可以有一个终结。请质问:谁是无明?谁无知?谁需要开悟?谁早就在?无明就会像一场梦一样退散。(你即是虚幻又是真实,本自恒常真实的你,无须修也恒常真实。本就是你自发的,梦幻泡影的你,也必然自发的终结)
这尘世是充满了种种矛盾的,因此你寻找着和谐与平安。这两样你不可能在尘世中找到,因为这世界就是混沌的产物。要找到“规律秩序”,你就必须混沌中搜索。只有当你以某一“身体”的模式诞生时,这世界才突然显现。没有身体---没有世界。首先调查,你是不是这身体。对世界的领悟随后而来。
Q:
对于普通大众私人来说,他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里,并且属于这个世界,你所说的,听起来令人信服,但对一般人又有什么用呢?
M:
吃面包的人有无数,但懂小麦,对小麦完全了解的人却没多少。只有那些了解“小麦”的人,才可能改善面包的“口感”。同样的道理,只有那些完全了解“本源本性”,已经以超越世间的透视看法来看待世界的人,才可能让这世界变的美好。对于普通大众私人来说,这些觉悟者的价值是宏大的,因为他们是普通大众心灵救助的唯一希望。尘世里的东西不可能拯救世界,如果你真的很在乎救世,“入世”前,你必须先“退世”。
Q: 一个人,真的能“退出”这世界嘛?
M:
谁先诞生的?是你?还是这世界?只要你把首要位置赋予这世界,你就被这世界绑住;“世界在你内,而你不在这个世界内”,一旦认清这真相,没有丝毫疑问,你就退离它了。当然了,你的“身体”形态持续显现在这个世界里,并且属于这世界,但你不被它迷惑,也不用它哄骗自己。所有的经典都讲:那造物主先于天地万物就在,这森罗万象的世界显现之前,造物主就在。谁觉知这造物主?他在造物主之前就独一存在---你本自的“真正本质存在”---是所有一切世界及其创作者的“同一唯一本源”。
Q:
你说的这套,全是以你的推测来的,你推测这世界是你自己的投射。你也承认,这个“你”就是你的“个性的,主观的世界”,这世界透过你的感官和你的思维心智被发送给你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活在一个,属于他自己投射的世界里。这些个体的“私密世界”几乎不相互触及,它们产生于它们的内核中心“我在”并且融入“我在”。可是在这些“个体私密世界”背后,必然一定存在有某一“共有”的客观世界,源自这个共同的世界,个体私密的世界就只是“影子世界”。这样一个,所有人共同的“客观世界”,你否定它的真实存在性?
M:
真实存在,既非主观也非客观,既非思想也非物质,既非空间也非时间。主观和客观,思想和物质,时间和空间,这些概念的“划分”,必须由“谁”来划分,这划分因为“谁”发生,必须有某一具有感知和“识别判断”能力的中心。然而“真实存在”是一切“有”和一切“无”,“一体”并且“无外”,“盈满”并且“虚空”,“完全同质一致”,又“完全地似是而非自相矛盾”。你不能对此夸夸其谈,你只会把你自己迷失在夸夸其谈中。当你否定这现实世界的任何真实性,你就忽然醒悟到有某种“剩余”,它是无法被否定的。围绕“智者”的各种讨论,都是“无知无明”的广告牌。思维心智想象“它不知道”然后才来到“知道”,“真实存在”对这些扭曲状态一无所知,完全不知觉。即便“上帝是造物主”的想法,也是思维编造出来的。(真实存在是永恒不变的,不可能有开始和结束,也不可能是被创造的)我的存在本质赊欠别的存在?我自身原本的“真实存在”,还要拜另一个存在所赐嘛?因为“我在”,一切在。
Q:
这怎么可能?一个孩子诞生到这个世界里,可不是这个世界诞生到孩子里。世界是古老的,然而那婴儿是新的。
M:
婴儿诞生到[你]的世界里。此时此刻,是“你”诞生到你的世界里吗?还是“你”的世界在[你]面前呈现呢?诞生意味着围绕你本身为中心去营造某个世界。但是,你曾经亲自创建了你自己吗?或者,你是别的什么创建的?由于“蒙蔽叠印”,每一个人都营造着他自己的世界,并且生活其中,被他的“无知”囚禁。我们死死抱着“蒙蔽叠印的梦幻泡影”不放,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去否定我们“牢笼”的真实性。
Q:
在睡眠期间,清醒状态以“种子”形式存续,同样的,婴儿在营造出生之前,这世界就已存在了。这种子归属于谁,责任义务和决定权归于谁呢?
M:
观睹“生死”却“不生不死”的“见证者”,归属于他。他是独一无二的创造之“种”(根源)以及那“基础”。别请求“心智思想”去确认那超出”心智思维“范畴的东西。直观直觉是唯一有效的确认。
49. Mind Causes Insecurity
心智思维活动导致“局促不安”(不安全,不确定,不牢靠感)
Q: 人们忽然跑来寻求你的建议。你怎么知道要去回答什么?
M: 就如同我听到提问一样,我听到答案。
Q: 那么,你怎么知道你的答案就是恰当合适的?
M:
我了悟到那答案的真正“源泉”,我无须去怀疑那些答案。从纯净的源泉中流出的只有纯净的泉水。我不关心人们的种种欲望和恐惧。我只和事实和谐一致,而不是印象评判。人把他的名字和形象当成他本身,可我没有什么可当成我本身的东西。如果我也把这身体和它的名字当成我本身,我就不可能回答出你的种种疑问。如果我把你当作一个身体来看,我的回答就对你毫无救助。没有哪一位真正的导师沉溺于印象评判。他如实的观看事物,并且如实的吐露和表达(不会顾忌你的虚假面子来妥协折中事实,在你看来就总是当头棒喝)。如果你以人们自以为是的东西去迁就他们,你就只会伤害他们,因为他们时刻都在严重的伤害他们自己。但是如果你如实的以事实来审视他们,那会对他们有巨大的帮助。假如他们问你要去做什么,要修习什么练习,以何种方式去生活,回答:“别刻意造作,绝学无为,闲适,单纯的放松。轻松自在地让一切发生,让一切自然而然的发生。”(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佛陀。慧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做什么能增长?---六祖慧能。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永嘉证道歌。)
Q:
我觉得在你的讲述中,你不加选择的使用“自然而然”和“非刻意”这两个字。两个词的词根分别是“自然的事情”和“意外的事情”,我觉得它们的含义是有巨大差别的。“自然的事情”是有规则秩序的,服从于“自然法则”;人可以信赖大自然法则;“意外的事情”是混沌无序的,无法预料,不可预测,突然发生的。人可以主张“所有一切事情都是自然的事情,服从于自然法则”;但去主张“所有一切事物都是不可预测的,无法预料,突然发生的,无外因”,那真的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M: 如果我用“自发”这个词来顶替“非刻意”呢?你感觉上是不是舒服点?
Q:
你应该把“自发”或者“自然而然”,当作“意外突然”的反义词。“意外突然”这个词里有“混沌无序和混乱”的成分。某种突然的意外事件,总是一种违背秩序,破坏规则的事件,某种例外,出其不意,令人震惊。
M:生命本身,生活本身,难道不是一连串的“出其不意”,令人意想不到的震惊?
Q: 自然界是和谐的。意外突然的事情是一种骚乱干扰。
M:
你是以“某一个体”为中心来讲话,被“时间和空间”观念所局限,被“身体和心智思维”的内容所约束。凡是你喜欢的,合乎你利益的,你就称之为“自然合理”,凡是你厌恶的,不合你利益的,你就称之为“偶然意外”。
Q:
我喜欢自然而然,而且规规矩矩的守法,我喜欢预料中的事情,害怕违法和混乱所带来的后果,害怕意外发生,害怕毫无意义的事情。意外的事情总是巨大的怪兽一样。也可能有所谓的“意外惊喜”,但这些意外的好运气,只能显示出一个意外频发的,容易发生“意外”的宇宙生命规则是不可能存在的。
M:
我看这里有某种误会。“意外突发”,这词我是指向由“未知”秩序运转而显现的某种“事件”。当我说一切事情都是“非刻意”的,自发的,我只指向--那各种各样的因素和秩序,它们的运转是超出我们知觉范畴的,或者说超出我们的想象。如果把你所认为的“有秩序的,和谐的,可预测的”东西称之为“自然的正常的”,那么遵循更高秩序规则并且被更高层面的各种功能力量推动,就可以被称之为“无意识的,自发的,意外突然的”。这样一来,我们就必须有两套“自然秩序法则”:以“个体人”为中心的,并且可预测的自然秩序;以及“非个体人”为中心,非人格的,或者说“超个人”的,并且不可预测的自然法则。把这两套自然法则称之为“下自然法则”和“上自然法则”,然后把“意外偶然”这个词扔掉。当你“认知和洞察”逐步成长,在上下两套自然法则之间的那个“分界线”就逐步的后退,但它们两个还都在,一直到分界线消失无踪,看到它们是“一”。因为事实上,一切事物是最令人费解的奇迹!(记得《兔子洞有多深》里面有个量子物理学教授说:“这宇宙似乎有两套规则,一套是宏观世界的牛顿法则;一套是微观量子世界的测不准和不可测。而且我们还找不到两个世界的具体边界,这真是疯狂!”)
Q: 这方面,科学解释有一大堆。
M:
科学玩的是“种种名称概念,种种形态形状,种种量度和特性,种种模式和规则”;在科学自己的范畴和地盘里,都正当合理,全都正确。但是生命是要被“活出来”的;那可没时间去分析。必须即刻反应---所以“自发性,无时间性”是最显著的地方。我们生活行动在“未知”中,那“已知”是早已消失的“过去”。
Q:
我觉的我是什么,我就能站在那个立场上。我是一个“个体人”,一群“个体人”中的一个。某些人融合并且和谐一致,某些人就知行相悖,言行不一。某些人活的轻松,毫不费力,自然自发的对所有每一种局面状态和处境做出恰当合适的反应,对当前的需要完全平衡公正的处置,于此同时,另一些人费劲瞎摸瞎折腾,顾此失彼的遗漏,大错小错不断,常令他们自己受损蒙羞,做的那些事情让他们自己都讨厌。内在和谐完整的人可以称为“自然而然”,已融入自然之法,然而那些内在分裂不完整的人,则是混乱无序的,躁动冲动,容易遭受偶然意外。
M:
混沌的概念是以“有秩序,有组织,相互关联”的感觉为先决条件的。混沌的无序和宇宙的有序,“无序”状态和“有序”状态,难道不是同一“态”的两个方面吗?
Q: 但是你似乎在讲,所有一切都是混沌,突发,不可预测的。
M:
是的,这样说的意思是讲:已知的规律并不是[存在]的所有秩序,因此不是所有的“事件”都可预测。你越是能够了解这一点,你对宇宙的感受就变得越顺畅,思想上和情感上都会更恰当。真实存在是完整和完美的,现实是有趣而又优美的;引发混乱的是我们。
Q:
如果你意思是指,人的自由意志引发混乱无序,导致种种意外突发的事情,那么我同意。只不过,我们还没讨论过“自由意志”的问题。
M: 给你带来快乐的,就是你所谓的“正当有序”,给你带来伤痛的,就是你所谓的“不当无序”。
Q:
你可以这么讲,但可别告诉我,这两个又是一回事。请用我能听懂的语言跟我讲---某个寻找幸福快乐的个体人能听懂的语言。我可不想被什么“非二元”演说给误导。
M: 你是一个分离孤立的个体人?是什么让你对此信以为真的?
Q:
我很自然就是“个体人”啊。我完全独立自主的功能运转。我认识到我自己是主观中心,其它人只是和我自己有这样那样的关联关系。简单的说,我独自在忙我自己的事情。
M: 好的,继续忙你自己的事情。那你跑这里来忙的是什么呢?
Q:
忙我一直在忙的事情,让我自己幸福快乐,平安,不受伤害。我承认,我一直都不太成功。我既没有避免我受伤害,也没让我自己快乐幸福。所以,你就看到,我跑这里来了。这个地方对我来说,挺新鲜的,但我来到这里的原因还是刚才说的:寻求不受任何损失和伤害的“快乐和幸福”,快快乐乐,平平安安。到目前为止,我也没找到这幸福平安。你能帮我吗?
M:
从未失去过的,那绝不可能被找到。你对平安和快乐的苦苦搜寻,恰恰让你远离它们。停止找寻,匮乏就终止。简单的病症对等的就是简单的治疗。正是你的“心智思想活动”导致你焦躁不安,导致你不快乐,不满足。对未来的种种猜想预测,让你不安,过去的记忆回放,让你不满,让你感到不幸。停止心智思维的滥用,那么所有一切都会好起来。你无须考虑怎么让它恢复正常---一旦你放下对过去和未来的所有关切,完全活在当前,心智思维自动恢复正常。
Q: 但当前没有维度和尺度。完全在当前,我会消失,无人,无物,一种什么也没有的空无!
M:
完全正确。无人,无物,空无所有,你幸福平安。只要你想要你就能够即刻亲身体验。试试!
让我们回头来审视,什么是“意外突发”,非刻意,不由自主的“自发”,或者自然而然。你说“自然而然”是“有条不紊”的,而意外突发是“无序紊乱”的代名词。我完全否定这种差别划分,我们把某个事件称之为意外偶然的突发,是因为难以找到导致它发生的是哪些因素,那些因素是难以追踪的。真实自性没有“混沌无序”的地方。大自然没有任何地方是混乱无序的。“混乱无序”只在“人”的心智思维里。心智思维无法理解“整体全部”,心智思维的聚焦范围有限,能清晰的注意到的范围是很狭窄的。它只看到一些局部,不能感知到整体全部画面。就好像某人听的到说话声,但听不懂那语言所表述的内容,就可能谴责演讲者是在毫无意义的叽叽喳喳,但事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对某人是一种混沌无序,闹人的噪音,它对另一个人来说,就是一首优美无比的诗歌。
国王贾纳卡有一次梦见他是一个乞丐。醒来他就问他的上师瓦西斯塔:是乞丐梦见我是一个国王,还是一个国王梦见我是一个乞丐?上师回答:你既是这两者,又不是这两者。你存在,然而你不是你自己想象中的那个你自己。把(对环境和刺激的)相应地反应活动认成是你,但你不是,因为这些反应活动不持久,它会消失。你能永远是一位国王或者乞丐吗?一切都在变动。可真正的你,根本不变。你是什么?贾纳卡回答说:“嗯!我既不是国王,也不是乞丐,我是那宁静的观睹见证。” 上师继续说到:你认为你是一位智者,不同于普通人,比普通人层面更高,这是你最后的错觉假象。你再次把你的想法等同于你本身,在这个认同里,有行为要端正的“想法”,并且在所有各个方面都树立典范的“念想”。只要你还看到有区分差别,对于真实存在来说,你就是个陌生人。你还在心智思维的层面。如果“我是我自己”消失,那么“我是全部一切”就到来。当”我是全部一切“消失,“我在”就到来。当“我在”消失,那就是独一真实存在,在它内维护和荣耀着每一“我在”。有多样性多样化差别却毫无孤立和分离割裂,这是心智能够碰触到的最终状态。超出心智思维活动这个最终状态,所有一切活动都终止,因为全部目标达成,全部目的圆满,所作已做。
Q: 一旦无上状态达成,它能够被他人分享吗?
M:
无上状态就是普遍一体,此时此地当下,所有人早就共享其中。知觉体验着,并且充满趣味,这是众生的状态。谁不喜欢去体验,或者根本不知道他自己“在”?但是这"有知觉体验"的这份乐趣我们没能好好享用,我们没进入这轻松喜悦状态中,根本没有纯化它,反而把它那些和它无关的都拉进来。内心世界的自我清扫,洗净心灵的工作是必要的。就好像脏东西落入眼睛里会导致炎症,遮蔽这世界;同样的道理,我是“身体-心智思想”---这错误观念掩盖“普遍一体”,引发“个体自我利益为中心”的自私自利。受限而又分离孤立的个体感,没必要去和它开战,那是徒劳的,除非把它的根基挖空。自私自利是根植于错误的“个体自我”观念。心智思维的澄清和净化就是瑜伽。
51. Be Indifferent to Pain and Pleasure
不介意苦乐,不在乎它们
Q: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法国人,十年来,我一直在修习瑜伽。
M: 在十年的修习后,你是否离你的目标更近了?
Q: 也许有那么一点吧。你知道,修行是很艰苦的。
M: 自性就在身边,找到它是很容易的。所有你要做的就是停止造做。
Q: 我发现我修的成就法是太难修了。
M: 你的成就法是去造做。所发生的事情,就单纯时刻留意观察就够了。时刻回想“你在”,牢记你的本来面目,这有难度吗?“你在”,时刻都在。
Q:
“存在感”时刻在,毋庸置疑。但是观照视野里,常常被各种各样的内心事件所扰乱,注意力被各种情感,想象,念头带走,并且攀缘泛滥成灾。那纯粹的单一“存在感”通常都是被挤的满满的。
M: 澄清不必要的思维想法,你的步骤是什么?你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净化你的心智?
Q:
基本上,人就是恐惧。他最害怕他自己。我觉得我好像拿着随时要爆炸的炸弹。他拆不掉它,也无法扔掉。他被吓的要命,毛骨悚然,并且疯狂的在寻找解决的办法,可就是怎么也找不到办法拆弹。在我看来,解脱就是解除这个炸弹。我不太懂这炸弹。我只知道它来自于童年早起。我觉得就好像被吓坏的孩子,不被关爱,强烈抗议着缺少爱。孩子因为没有得到爱而渴望着爱,他恐惧并且愤怒。急的我有时候想杀人或者把我自己杀掉算了。这个念头是如此强烈,以至于我自己常常害怕。我不知道怎么摆脱恐惧。你看,在印度人的内心和欧洲人的内心是有某种不同的。印度人的内心相对单纯。欧洲人的内心则更复杂纠结。印度人总体上比较安静。印度人不理解欧洲人的坐立不宁和躁动不安,内心无休止的追逐着他觉得必须要去做的事情,那些人所共知的事情,那些知识想的太多太多。
M: 他的概念推理和知识论断太多,以至于他会将他自己的理性导向无理的辩解!他惯于孤行专断和自以为是,归结于他对“逻辑推测”的过度依赖。
Q:可思考,逻辑推测是心智思维活动的正常状态啊。心智思维就是无法停下来。
M:
那可能是习惯性状态,但这种习惯状态不要当成正常状态。正常状态不可能是艰难苦闷的,但是“习惯性状态”常常导致长期的痛苦,慢性的痛苦,习惯性痛苦。
Q:
如果它不是心智的自然状态,或者说,不是正常状态,那怎么停止这种不正常的习惯性状态?肯定有某种方法来让心智完全安静下来。我是常常对我自己说:够了!请停下来!这种内心无休止的,旋转不息,来来回回的叽叽喳喳,已经够了!可是,我的心智念头想法和盘旋并没停止。我觉得能暂时安静那么一段时间,但不会太久。即便是所谓“灵修”的人们,也还是在用各种“把戏”来保持他们的内心安静。反复重复的各种套路,他们吟诵,祈祷,强制深呼吸或者让呼吸变的微细缓慢,来回摆动,来回绕圈,凝视,打坐,追逐“出神状态”,做各种善事来修德--- 为了停止内心的“执着,躁动,追逐”,时刻都在“执着,躁动和追逐”,一刻不停的忙乎着。这太可悲,太荒唐。
M:
心智思想存续有两种状态:好像水的状态,以及好像蜂蜜的状态。哪怕一点点扰动,水就震荡不停,但是蜂蜜,尽管受到扰动,也会迅速的返回静止不动的原状。
Q: 心智思维的性质就是“躁动不停”。心智思维可能是由“寂静”产生,但心智思维本身不是“寂静”。
M:
你可能时刻都有某种长期习惯性的“亢奋”和“恐惧”。使得心智思维躁动不停的正是种种“期待和恐惧”。放下“所有抗拒性情感”,放下反抗情绪,它就安静下来。
Q:
你不可能防止孩子的反抗性情绪。它一旦诞生下来,就体验到痛苦和恐惧。饥饿是残酷的老师,教会了孩子“依赖和仇恨”。孩子热爱母亲,是因为她给它食物,并且孩子憎恨母亲,是因为她食物给的太慢。我们“无意识”心智层面是充满了矛盾冲突的,这些矛盾冲突满溢流到“表意识”层面。我们活在火山口上,我们始终处于危险中。我承认,遇到内心和谐安宁的人们,和他们在一起就会有一种令人宽慰轻松,非常镇静的心情,苦恼大大减轻,但是一旦我离开他们,之前的那些麻烦就又开始了。这就是之所以我定期到印度来,谋求和我的上师聚会的原因。
M:
你认为,是你正在“变来变去”,经历着各种各样的情况,在各种各样的状态和心境中来回“变来变去”。我如实看到它们是在自行其事,它们是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的事件流,急速的,连续的,相续不绝的划过我的面前,向我展现它们自己,它们的派生是源自于我,从我提取它们的存续活力,然而它们肯定既不是我,也不是“我的”。我不是现象中的任何一个现象,也不受制于任何现象。[我]是如此独一独立,如此的“简单质朴”,又是如此的完整完全,百分之百的纯一纯净,以至于你的心智思想习惯于去否认它,对抗它,拒绝接受它,也就不可能认出它,了解它。我语言所指就是我要表达的内涵,我不需要反抗或者拒绝,因为我清楚的知道[我]不可能是相对的任何事物,或者任何事物的“反面”,我不可能是那些“被反抗或拒绝”的东西。[我]是单纯的超越,处在一个完全不同的维度,[我]是那“彼岸”。别用任何事物和意念来识别[我],或者把[我]识别等同为某种东西的对立面。欲求和恐惧不在的地方,[我]在。现在,你的感受是什么?你是否也感受到,你完全站在了远离所有瞬变事物的地方?
Q:
是的,我感受到---间或地。可一旦感到,马上就有一种“危险”感闯入,我感觉到与世隔绝的孤独,站在“与他人全部关联关系”之外。你看,这就是我们心态不同的地方。对于印度人,情感由想法产生。给印度人某种理念,他的情感就会被激活。对西方人来说,正好相反;给他某种情感,他会产生某种理念。你的理念是极其有魅力的---我从概念思维的智力上有共鸣,但在情感上没反应,没感觉。
M: 把你的概念逻辑放到一旁。在这些关键的地方,别使用概念思维。
Q:
如果一个建议是我无法贯彻执行的,我无法做到的,那它还有什么用呢?你说的这些全都是理念,而你想要我对这些理念产生情感反应,可没有情感反应就不可能有任何行动。
M:
你为什么总说“行动”?你真的一直在“做”吗?某种“未知”的大能正在运转着,可是你却想象那是你在“做”。你纯粹只是观看着“发生”的一切,无论如何“你”都不可能去支配和左右“发生”的一切。
Q: 为什么我内心有一种巨大的抗拒,坚决否认“我什么也没做,什么也做不了?”
M:
那你能做什么?你就如同一个被麻醉的病人,一个外科医生对你执行了一场手术操作。当你苏醒时,你发现操作已经完成,那你还能说,是你做了什么事情吗?
Q: 但那是“我”选择去进行手术的。
M:
当然不是你。是你的疾病状态,你主治医师的紧迫要求,以及你家人的内心紧张和压力,是这些因素条件触发了你“发生”决定。选择决定只是“发生”,你没“做过”选择决定,仅仅是对此“发生”的错觉误解而已。
Q:
可我觉得,我没有你说的那样“无能”。我觉得,我能计划和考虑的事情,我就能够“做”,除非我不知道怎么“做”。我能“做”所有的事情,我不缺乏行动力,只是缺乏知识。
M:
不知道方法,毫无能力,无可否认,两者是一样的糟糕!让我们暂时放下这个话题;只要我们清晰的看到,“目前我们是匮乏无力”的,“为什么我们觉得匮乏无力”不是重点。
我现在74岁。但我感觉我是一个婴儿。尽管全都变了样,但我还是清晰的感觉到我是一个婴儿。我的上师告诉我:那孩子,那孩子就是你,即使是当前现在,也是你的真实自我。回到那纯“在”的状态,在那里,“我在”依然保持着它在受到“这个是我,那样是我”的染色之前的“纯粹纯正”。你的沉重负担是来自于虚妄的“自我认同”---放下那所有的自我认同。
我的上师告诉我:“相信我告诉你的事实:你是神圣的。把这当作绝对事实。你的喜悦是神圣的,你的烦恼是神圣的,你的苦难也是神圣的。一切来自上帝。始终记得这一事实。你是上帝(全一),唯有你的意志(全一的意志)被实现。” 我信任他,并且很快体悟到,他这番话背后,那是怎样的惊人事实,那是何等的真实不虚。我没把我的心智思维按在“我是上帝,我是绝妙,我是彼岸”上面一遍遍的重复。
我只是单纯的遵从他的教诲,把全部心思凝聚在纯“在”---“我在”上,就停留在这“我在”上。我常常连续静坐数小时,什么也不做,只是单纯的用我的心去凝望“我在”,很快安宁和轻松,以及包容一切的爱就变成了我的常态。深入其中,一切都消失---我自己,我的上师,我的人生,围绕我周围的世界,全部消失了。只剩下安宁和无底的“湮没”。
Q:
这看上去是多么简单和容易啊,但实际完全不是这样的。有时候那喜悦安宁的奇妙状态降临到我内心,然后我一边看着,一边赞叹:这是多么轻松啊,看上去多么亲密啊,我自己是多么完整啊。如此近在咫尺的奇妙状态,如此艰难奋斗的必要性在哪儿啊?这个时候,那是肯定停留在这个状态。可是它全部消失的速度也是如此的迅速,然后只剩下我在纳闷儿,我开始疑惑---这就是真实“实相”的某种体验吗?还是说,它又是一次迷乱的幻觉。如果它是真实实相,为什么它消失了呢?也许对我来说,必须有某种稳定的超绝体验,才能把我修复到良好的新状态,一直到那“关键性的体验”到来之前,这个捉迷藏的游戏就必须还得继续下去。
M:
你期待着某种特别的,不平常的,超绝的东西,期待着激动人心的戏剧性,期望着体验某种美妙的爆发,某种神妙精彩的体验突然显现,这些知觉体验的期待和向往,纯粹是在阻碍着,并且拖延着你的“自性觉悟”。你不是在期待着某种爆炸,因为爆炸早就发生了---当你出生的那一瞬间,那时你意识到你自己是“活着-知觉--感受”。你就只弄错了一点:你把内部世界当作了外部世界,而把“中心”之外的当成了“中心”之内的。你内的,你当成在你之外的,同时,你外的,你拿来当成是你内。心智思维和情感感受都是外部现象,但你拿来当成你内的,当成属于你私有的。你把这世界设想成一个外部客观世界,并信以为真,然而这个所谓的外部客观世界,彻头彻尾整个是源自你心智思想的一种映射。这是首要的基本的混淆,没有什么“新的爆炸”会把它重新扶正过来。你必须从这混淆中认出你本身,没有第二条路。
Q: 如果我的想法念头,还是飘来荡去的,我又怎么去全面深思审视我自己。这些念头想法喋喋不休,无休止的叽叽喳喳,烦扰着我,让我筋疲力尽。
M:
观看你的想法念头,就好像你看着马路上的人流交通一样。道路上,人们走来走去;可你的记忆“记录”并没反应,没去仔细记录马路上来来往往的每个人,没留下具体印象。这在刚开始的初期,可能不是很容易,但是经过一段练习,你会发现,你的心智思维进程能够在同一时刻运转在很多层面上,并且对它们你全都能够察觉到。只有当你对某一具体层面,有某种“既定权益”以及“既得利益”时,你的“注意力”才“被”这一具体层面给“抓住”,然后你“暂停”对其它各层面的注意。(相当于把“该利益层面”拉到前台突出,盖在其它画面之上,在其它窗口前端显示)但是即便如此,在那些被盖住的各个层面的运转还在持续进行,但处在“知觉”的视野范围之外。
别和你的种种记忆和想法搏斗对抗,只尝试把其它更重要的一些问题囊入你的“关切”视野,比如“我是谁?我是怎么忽然生出来的?围绕我周围的这个宇宙是怎么显现出来的?源于什么?什么是真实?什么是时刻变化的暂时的?什么是从不变化的?记忆里的记录不会持久不变的留存,如果你对记忆里的那些记录失去兴趣,那些记录就不会留存,是“情感”关联的钩子“绑定”着那些记忆中的记录,并由此维系它们长久存续。你始终一直在谋求着“快感”,同时一直在拼命预防和避免“痛苦”,一直在追赶着“至福和安宁”。你难道没看明白,正是你对至福安宁的极力搜寻,才使得你有“匮乏无力感”,才使得你总觉的悲惨和痛苦吗?(渴望和搜寻,都表明“缺少,匮乏和丢失”,不知道自己本身就是“足”,“知足”是指“知圆满”,指的是认识到根本,认识到自己本来面目,自己真正是谁,故而“常乐”,世俗对“知足常乐”四个字误解很深.)
尝试另一方式:不介意“苦与乐”,完全不在乎它们,对它们既不“迎求”,也不拒绝和逃避”,不迎不拒,把你的所有关注都放在那时刻当前的“我在”上。很快你就会体悟到,那“安宁祥和”的至福是你内在的完全本性,而且恰恰是试图凭借某些特定渠道和途径来谋求“安宁祥和”,那才是躁动不安,那才是困扰,那才是对“安宁祥和”的阻碍。撤销这些阻碍和干扰,就足够了。去看清楚,毫无寻找和谋求的必要,在你之外你不可能找到你早就拥有的;你不会在外面找到你从未丢失过的东西。你本身的“自性本体”就是上帝,无上的绝对真实存在。首先,信任我,信任老师。这让你迈出第一步成为可能---进而,逐步的,你的信心是通过你亲身经历和体悟,由你自己亲证。在各行各业里,最初的学习,对老师的信任都是必不可少的;缺少信任则一事无成。任何艰巨的事业都是“信任-信心-信赖”的一种体现。即便你每天吃的面包,你也是因为信赖它的产品品质才吃!牢记我告诉你的东西,无论什么你都会达成。我再说一遍:你是普遍遍满渗透一切,超越一切的真实存在。自然相应的表现为:全一整体协调一致下的思想,感受和行为,并且,切身体会到我告诉你的这个真相,那么你会即刻醒悟。无须艰苦努力。对此醒悟信受并且把这醒悟融入日常生活。要明白,我不想从你那里获得任何东西。我讲的都是关乎你自身的利益,所以我才讲,因为最重要的是你爱你自己,你想让你自己安宁,轻松和幸福。
不用对此感到羞耻惭愧,别否认这一点,没什么不好意思的。热爱自己是自然的美好的,自爱是正当合理的。只不过你务必弄清楚,你到底爱的是什么,你所热爱的究竟是什么。你所热爱的,可不是这“身体”,你热爱的是“生命活动”---知觉,觉受,思想,行动,喜好,目标追求,创造。你热爱的是这“生命活动”,生命活动就是你,以生命活动的全部整体性来整体的认识它,全部一体性超出所有分隔区别和局限,那么你所有的欲求渴望都会融入这全部整体的一体性,因为局部包含在广大之内。故而,找到真正的你本身,发现你本身,你就认出全部。每一“个体”都喜欢“生命存续”,喜欢“去知觉,去做,去成为”。但极少有人明白生命活动的“全一体性”,一切早已圆满,一切早已完成。“我在”,“我知觉”,“我热爱”---带着了解其最深层内涵的意愿,在你的脑海里沉思这些词,你会领悟到的。
Q: 我可以认为“我是上帝”吗?
M:
别把你本身等同于某一想法,某一概念。如果你用“上帝”指向那“未知-不可知”,那你就只是在说:“我不知道我是什么,我不知” 。如果你如同确信你的“我”一样,确信“上帝”,你就无须宣称它。最好是单纯的感受“我在”感。坚持不懈的老是想着它,沉浸在“我在”。住在这里就是智慧;别考虑什么不足和失败。沉浸在“我在”就不可能有失败。
Q: 我的那些“想法念头”们,不会允许我的。
M:
无论那些念头是什么,不管它们怎么表现,别给予它们任何关切。别和它们抗争。对它们什么都不要做,让它们自由飘动。你和它们如此抗争,对抗它们就赋予它们生命和活力。只是不在乎它们,无视它们,对它们视而不见。记得去回想:无论发生什么---因“我在”才发生。所有事件“发生”,都在提醒你“你在”。
不管要“知觉体验”什么,你首先必定“在”,从这一事实中充分审视。你不必“阻止”想法,无须停止“思想”。只是停止感兴趣,停止“个体权益和利害关系认同”,不在乎它们,不介意它们。放下是“不再有个体认同”,不再高度关切“个体权益和利害关系”,不把被看到的一切等同为“你”-“你的”。别死抓不放,就够了。这世界是由各种“特性环”组成的。你所有的全是钩子。把你所有的“钩子”都捋直了,就什么也“挂”不住你。放下你迷恋知觉体验的“瘾”。就再没有第二个东西要放下。终止你那“急于获得,迫切求取,试图获得更多,并且还试图长久保存,贪得无厌”的---“贪婪”程序,终止你那谋求“结果”的习惯,那么自由的宇宙就是你的。轻松,简单,天然具有,不费吹灰之力。
Q: 生命就是艰苦努力和奋斗。有太多事情要做。
M:
做你必需做的。别抗拒。你的平衡必然是动态的平衡,基于只做你必需做的事情,时刻是动态平衡的。别像个不情愿长大的孩子一样。被僵化成千篇一律的陈规老套,被模式化固定的姿态和举止处理方式,不会对你有帮助。完全信赖你通透清晰的思想,纯净纯正的动机以及诚实正直的完整行动。你不可能走错方向,不可能出乱子。超越一切就要把一切都抛在身后。
Q: 为了完美,就可以把任何东西都放弃吗?
M:
你渴望获得某种类似全天候狂喜的东西。那得意忘形的狂喜必须来来去去,必须是到来然后离去,因为人类大脑无法长期处于那种张力下。持续时间长一点的狂喜就会烧毁你的大脑,除非这狂喜它极其微细和纯粹。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停止不动的东西,所有每一事物都在有规律的脉动,显现然后消失。心跳,呼吸,消化,睡和醒--生和死,所有事物都在波浪中变来变去,来来回回。节律,周期,协调的交替变换,物极必反-这就是“法则”。反抗人生的“模版样式”是毫无意义的徒劳。假如你谋求“恒常”,就超越知觉体验,逾越“知觉体验”范畴。当我说:时刻回想着“我在”,我是指:反复的想起“我在”,拉回到纯粹“我在”上。没有任何特定的“念头想法”能够呆在“心”的天然状态里,心的天然状态只有“寂静”。不是“寂静”这个词的概念想法,而是寂静静默本身。当“心”是处于它天然的正常状态,它在每一个知觉体验之后都会自动自发的返回“寂静静默”,或者说,所有每一个知觉体验的发生,都是以“寂静”为基础底层背景。
现在,你在这里聆听和记住的内容,成为“种子”。你可能会忘掉它---表面上是这样。但这种子将会活着,并且在契合它的适当季节里发芽生长,然后开花结果。所有这一切都会由它自动自发。你无需做任何事情,只是别去以“拔苗助长”来阻碍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