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是不是年纪大了的缘故,最近的我和身边的人好像都变的哲学邹邹的。今天办公室突然讨论起,认知本源生成的问题——
A说:“如果从我们出生一开始,大人就告诉我们屎、屁、嗝味是香味,那我们就会把它们当成香味,而把它的对立面当成臭味,那么我们认知不就发生颠倒,饭菜倒成了臭物……”
B说:“那那时候 香味 怕就是要成个贬义词,而 臭味 是个褒义词了。”
如此说来,人的认知不会有什么变化,只是命名不同罢了!事物本身有它独特的属性,不会随主观愿望的变化发生本质改变的。
人嘛,长大了,有了选择的意识,一切变得复杂,每天看得见的看不见的人际关系需要维系,正是因为要选择,人开始各种权衡利弊,追求总体价值最大化。处心积虑,企图做到步步为营。
什么意思?
不知道。
可能称不上是哲学,也有可能哲学嘛就是你听完觉得——“哦~很有道理,但要说是啥意思,可能就是啥意思都没有。”
诡辩了哈,一个不大懂哲学的就不装了,切入正题——关于标题“所有的发生,都不是空穴来风”。要是非要找句哲学的话来翻译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关于写作,我总是觉得既近又远,近时因为,生活中我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许多东西我认为都可以成为题材,各类文学体裁我也觉得都可以尝试,脑海中长篇大论的会很多,但提笔难续,总是以文风不熟,要多汲取同类作品的精髓再写才不负这些“天马行空”,往往这种结果就是——半途而废,连半途都算不得,还没开始就夭折了。
是啊,谁还没个文学家的梦,浪漫主义色彩成了干涩生活里的星星之火。
羡慕别人的成功——一个我不太熟但从今天开始就印象深刻的职业作家,严歌苓。
《芳华》大热,《陆犯焉识》冲破重重障碍来到大众眼前,她的作品还有很多,但我有所了解的只有这俩,这个作家的名字我起初并不熟,今天看了一个视频让我对她开始很感兴趣,评论给她“高产且优质”的职业作家,在她的叙述中,她每一部作品的诞生,在最初,她是要去体验主人公的生活环境、熟知年代背景、历史大环境等等,人物及故事那都不是空穴来风,强画面感也是基于了解才得以构造的。
(视频地址:http://mp.weixin.qq.com/s/Kdzq6R5krNR8FnrwTDJVRA)
想要驾驭,得先了解。
当然每个人的写作习惯都不同,但我想所有的故事都是可以溯源的。一直以来我想写的关于爷爷奶奶的故事,应该很快就可以动笔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