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某小区出现惊险一幕:
电梯里,一位8岁男童,在电梯里被一名17岁少年控制后,带到小区地下停车场。
当家人找到小男孩时,他已伤痕累累。
目前,行凶者已被控制。
01 不能言说的痛
当回看监控和采访时,有几个细节让人揪心。
① 善良的男童的一个举动。
一开始,8岁男童进入电梯,当电梯门将要关闭时,17岁少年冲到门外,按下开门键,善良的男童也帮忙在里面,按下开门键,没想到,进来的是一个魔鬼。
② 晚上出去玩的男童,到深夜11点才被发现。
③ 接受采访的物业办公室,墙上挂满锦旗。
最左侧的写着:
“尽职尽责,一心为业主。”
02 天使和魔鬼的分界,在哪里?
8岁男童躺在床上的照片,让人揪心。
人们不禁要问,因为什么,17岁少年犯下如此恶行?
如果时光倒流,我们该怎么教育孩子?
发展心理学认为,人的一生,是一条伴随各种因素的路径。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接触的风险因素越多,人生中,出现反社会行为的概率就越大。
这些风险因素包括:
① 父母不合理的教养方式。
放任型:对孩子没有任约束,满足孩子的任何需要。
忽视型:对孩子既没有要求,也没有回应,非常冷淡,很少参与孩子的生活。
体罚型:希望孩子绝对服从,对孩子采取强制措施,包括体罚。
② 自身缺乏共情。
共情是指:理解他人感情的能力。
缺乏共情,可能会导致一个人,具有攻击性。
③ 认知和语言有缺陷。
语言能力的缺乏,会影响孩子和他人的相处能力,由此,可能会引发攻击性和破坏行为。
心理学家也认为,有些因素,能保护儿童,免受风险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包括:温情开明的父母、高质量的养育方式等等。
03 如何培养孩子
中国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曾做过未成年人犯罪心理解析。
她将年龄和心理的对应关系,分为10个阶段。
她认为,性格,是后天形成的社会方式,是父母在抚育过程中,和孩子建立的一种互动方式。
6岁之前,就要给孩子进行性格培养,否则,到青春期才开始管教,为时已晚。
具体方法如下:
① 抑制任性。
3岁左右的孩子,有一定表达能力,这时,可以给孩子进行“说不”的教育。
当孩子发脾气时,家长要“4个不要”。
不打、不骂、不哄、不走开。
家长要抱着孩子到一个安静的环境里,坐在旁边陪伴他。
当孩子不哭后,家长给孩子一块热毛巾擦脸,让孩子感到被关心。
② 鼓励沟通。
等孩子平静下来,可以和孩子沟通,问他什么要那个玩具,解释不买的原因。
③ 延时满足。
家长可以再次带孩子到商场,看那个玩具,告诉孩子价钱。
接着,可以问孩子:
“你知道钱怎么来的?”
“爸妈每月挣多少钱,有哪些开支,如果想买玩具,就要从别的地方省钱。”
“爸妈上班辛苦,你可以帮忙给家里做些家务。”
④ 克制冲动。
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所有东西都不是白来的,是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得到的。
⑤ 防止自私。
当孩子可以独立吃饭时,给孩子立规矩,比如全家人要一起吃饭。
不可以因为自己肚子饿先吃,要为别人着想。
⑥ 防止娇气。
当孩子5、6岁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运动,跑步或者游泳。
让孩子体会跑步初期时,气喘吁吁的感觉,和咬牙坚持后,一身轻松的感觉,家长可以告诉孩子:
“人这一生,会经历很多类似的痛苦,当时感觉好像撑不下去了,但是,如果你坚持下来,痛苦就会烟消云散。”
受挫能力,就是这样一点点培养起来的。
04 愿每个孩子都被温柔以待
每次看到类似新闻,我都会很揪心。
身体上的伤痛,总会愈合,但内心的恢复,可能需要很久。
希望小男孩能获得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帮助,早日走出阴影。
希望每位家长都吸取教训,除了教给孩子善良外,更要学会自我保护。
愿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EDN
今日话题:
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来留言区,聊聊你的建议吧。
用心理学品味人生,我是@果小松,陪你一起,温暖前行。
本文由果小松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