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理解是:历史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
首先我们来看看历史通俗的涵义:历史,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
其含义有三: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2.沿革,来历;3.过去的事实。
答案在历史涵义就简单明了的点出:核心部分是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及对事件系统的记录研究。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94397/6dd20099264a3c32.jpeg)
那么接下来你可能还有一个疑问:那就是我们看历史就像在看少数精英的表演?即大多笔墨都用于写少数精英(这造成一个误会,我们会以为历史即他们的历史)。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任何一件历史事件是否只有精英参与:看个远一些的例子,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属于思想文化圈子的事吧,那参与系列事件的有哪些人呢?首当其冲的是思想文化圈的人,包含了当时各学说的大牛,学术大牛的门生接着有各诸侯参与进一步引导出文武大臣之后蔓延到各行各业进一步“渗透”,这事变成人民群众知道,主动被动的成为参与者,并根据自己的经验认知选择自己的认同学说。以上即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事件由一个圈子内的事件,发酵成流行事件,这事没有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活动流行不起来,我们今天大概很少人知道,我们对比下今天各类小圈子的活动就明白,大多会成为时间的旁观者,留不下印记。
那我们知道的历史记录为何多选“精英”群体呢?选择记录精英群体不等同于历史由他们创造,而是精英群体属于“典型”案例,他既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特点,又有自己精英群体的个性,可以作为记录的“代表”,这是权衡之下的选择,即相比记录广大人民群众,记录精英更有效益。当然历史要求把事件的参与人民群众也客观记录,但工程浩大,教益达不到预期且历史记录属于稀缺资源,选择高级艺术即最终笔墨大多用于少数精英群体,也就是我们的错觉:历史都在讲大人物的事,其实是讲大人物带着一群人做的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94397/f42e934b678b84ff.jpg)
其二,历史记录多以战斗,政*治还有思想文化为主流,也就是“士农工商”中以“士”的群体多,他们握着笔杆子,那显然要优先记录自己群体。那记录多是文化圈人留,大多时候即为“士”层服务,为政*治服务,其他群体和行业相对少一些笔墨。
其三任何一个历史事件,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作为基础,是发生不起来,我们来看看一个分层的三角形,最上面是王侯,其次是大臣,接下来是士族,最下面是农,工,商等社会占多数人的群体,在整个社会中,他们属于基础/地基,不可或缺的。
其四广大人民群众包含了精英群体,大多数精英由群众中脱颖而出,来自人民群众,尤其是科举制度产生之后。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94397/09c582cbc689ee76.jpeg)
以上即历史由广大人民群众创造。
小贴士:历史由精英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唐太宗用舟和水讲过精英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近现代M爷爷也是发起广大人民群众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