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活着》

作者: 安澜啦 | 来源:发表于2018-06-05 15:49 被阅读0次

我说不出它是怎样讲述一个惨淡的活着的人生经历,只是觉得书名活着这两个字恰到好处。我也说不出专业的话去概括去赏析这关键词的意义,遂拿别人的话来一说:象征,用死亡象征活着。我也记不清很多历史文化背景,那些只在历史课上了解的最多,简单搜索了一下,哦,大背景是:国民党统治后期,解放战争,土地改革,大跃进,文化大革命。

而在一个特定的也特殊的社会大背景下,这个活着就不仅仅是活着了,除此以外的可能还有死亡,命运,人的意志。

一个地主家的少爷福贵吃喝嫖赌,最后把家中一百多亩地也输给别人了,穷困潦倒之时父亲死了后又母亲生疾,前去求医;半路被抓当壮丁;再被解放军俘虏;回到家时母亲已经过世,妻子苦着带大了儿女,女儿却不幸聋哑了。 而悲惨生活才真正开始降临。。。妻子家珍因患软骨病干不了重活;儿子有庆因血型与县长夫人相同为救她被抽血而死;女儿凤霞与队长介绍的二喜结婚后刚生了一儿子,凤霞却大出血死了;不久家珍也死了;再后,二喜在工地被水泥板夹死;凤霞的儿子取名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最后只剩一个老头和一头牛,活着。

一次次好像很戏剧性的死亡,又很偶然的死亡,可在时代背景下,它发生又是那么的合理和凄凉。

每一个事件的发生都似乎在看的时候在大脑中能看见那些个场景,动荡,凄惨,挣脱不开那种命运的无奈。不煽情,只是叙述,甚至不知道站在什么角度去描述的,结果却让人震撼和悲痛。

家人一个个死去,希望一点点破灭。支撑福贵活下去的是什么?可能是信念,是一种意志罢了。可活着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还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事物而活着? 福贵属于后者吧,因为他没有什么了,所有的都离他而去了。他是怎样活下来的,是怎样承受这种一次次猝不及防的失去,又是怎样的继续活下去,或者不久,他也死去了。

所有人都死了,福贵奇迹般的还活着。

是不是要告诉我们什么。

好像又说的虚设了。可精神、信念、希望、意志这些东西,本就是虚的,它们寄生在人身上,才造就的很多种可能。

文章最后福贵在田地边上和老牛说的话,更像是活着的一种延续。老牛有很多个名字吧,凤霞,有庆,二喜,家珍,苦根,福贵。。。

或许,

死已经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相关文章

  • 活着?活着!     读《活着》有感

    两千多年前,汉朝的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一百多年前,英国的奥斯卡·王尔德说:“我不想...

  • 活着?活着!     读《活着》有感

    两千多年前,汉朝的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一百多年前,英国的奥斯卡·王尔德说:“我不想...

  • 活着只为活着——读《活着》

    "人为什么要活着?”“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有很多热衷于思考人生和命运的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 读《活着》话活着

    今天一口气把《活着》读完了,作者余华这么说他写作的缘起——"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

  • 读《活着》,活着真好

    这部余华的中篇写了主角“徐福贵”的悲喜交加的大半个人生。虽然名字叫福贵,但大部分经历都是悲剧。他身上集合了几个代表...

  • 读《活着》,好好活着

    没有哪本书这样刺痛过人心,让人疼一次,温暖一下;再看到点转机,又疼一下;又看到希望,再疼一下,疼的失去了知觉,痛的...

  • 读《活着》,说说活着

    生命何其短暂,我们还能见面,还都在,我们还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而活着?余华用冷静的笔触,给我们讲了富贵的“活着”...

  • 读《活着》,感活着

    看完了《活着》由衷的觉得作者的心思之细腻,如果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又如何能写的这么动人。 刚开始看的时候心中在想,为...

  • 读《活着》|活着真好

    今天又一次读完了余华的《活着》,一个大男人哭得稀里哗啦的,特别是看到后半部的时候,眼睛已经红肿了。 记得第一次读《...

  • 读《活着》,感悟活着

    下午读了余华的《活着》。最大的感受是,相比当下诸多心灵鸡汤,成功励志学,小说其实根本不在于告诉你如何精彩的活着,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活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hxm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