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531165/fff227f572ae54cd.jpg)
好文章里面有什么?拆开来看,无非文采和思想。
你说小说里有人物?
其实人物也是服务于思想,仔细研究那些经典的小说作品,实际上这种借用小说人物来传递思想的写作手法,正是小说这一类文章的核心,人物形象越鲜明,矛盾对立程度越深,所呈现的观感就越强烈,而传达的思想,也就更加深入人心。
还记得很久以前看过莫泊桑的《羊脂球》,小说里的妓女与那些社会名流在道德上形成了强烈对比,旅途上,在众人饥肠辘辘时,妓女无私地贡献出了自己的粮食,而反过来,在众人获得粮食之后,却再无人愿与她共享,一面戏谑她妓女的身份低贱,一面为自己的自私傲慢找一个理所应当的理由。妓女虽然社会地位卑微,但人性却闪烁着耀眼的光辉,而社会名流,自诩社会地位高贵,骨子里却充塞着人性的虚伪,自私和傲慢,通过小说人物架构的情节,作者巧妙地对那个虚伪的时代进行了颇具艺术感的讽刺,而如果没有了这这情节,作者只是单纯地抨击这个时代如何虚伪,资本主义如何对劳动人民进行剥削,那只怕就失去了具有现实意义的讽刺意味。
这也就是缺少文采的思想,为什么不容易成为好文章。 当然,这并不代表好文章就一定是小说的模样,也不是说明思想就一定要借助人物来传达。所谓好文章,评判标准是多样的,具体分析,依然还是要回归受众群体。
对于不同知识层面的人来说,文采的意义也许会相同,但思想的含义,很多时候是不同的。
这就像是阅读群体的鄙视链,看知乎的看不起豆瓣,嫌弃豆瓣太矫情,看豆瓣的看不起起点网,嫌弃网文没深度,没思想。但这并不影响三者被广大的用户群体喜欢,非要掰扯个一二三四五六,那也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至于我自己对于文章的关注,自然首先是文采,文采好不好,体现的是作者对于阅读群体的分析,越是能迎合自己口味的文章,越能说明自己缺少某些东西,也越能说明自己处于哪些层级,当然,这里没有对于阅读群体作一个排名,只是就对于文章思想解读的深度来说,却是会将许多人划分为许多不同的群体。而我自己,也是一路跌跌撞撞,也是一路从看小白文,然后历经多次的三观崩塌,一次次被思想层级更高的文章和洗脑,才走到了今天这一步。有时候,也说不上是一种成长,还是倒退,现在的我,已经看不进小白文了,看小说也无形中在追求一些更高的逼格,这导致了我不得不去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检索那些经典小说,毕竟,越往上去,好的作品也就越少人知道,即便在如今这个信息时代,好的作品也一样害怕雪藏。毕竟,以为很多人读书写作追求高逼格,有时候可能只是一种错觉。
实际上,活在这个时代,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的写作,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