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读书
生命本不过是浮光掠影丨《去中国的小船》

生命本不过是浮光掠影丨《去中国的小船》

作者: 燕纾 | 来源:发表于2018-08-01 16:29 被阅读21次
    生命本不过是浮光掠影丨《去中国的小船》

    真正喜欢村上春树的书,确确实实是28岁以后的事情了,生命过了那年轻的阶段后,似乎真的如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里描述的那样,如一条河流在眼前,记忆中的波光一个瞬间一个瞬间宁静着耀目。

    在村上春树笔下的世界里,生活也如水一般潺潺流过。

    《去中国的小船》是村上春树的第一部短篇小说合集。这部小说集的名字,可能有很多中国人会因为这个书名对其内容有兴趣。但村上春树笔下的中国只是一个意像中的中国。个人认为,他并不是对中国有什么过多的偏爱或者特别的好感。

    他对人生无意义的细节,有深厚的兴趣。

    有人说村上春树西化很严重,是个不像日本人的日本人。仍旧是个人觉得,他还是很日式的。但是是一个非常有灵气的,思维很活跃的日本人。他没有一般日本人那种虽严谨但刻板的感觉,即使在困于生活之时,他的灵气都没有被打磨损。

    村上春树的小说虽然着重于刻画个体的性格,与世界的疏离感,不像有些世界知名作家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磅礴恢弘的历史背景。所以与诺贝尔文学奖总还是感觉调门不合。

    他梦中看到过的熟悉的地方,都可以构成了村上春树小说中的环境,而所谓的拜物则更是谬之千里。一瓶红酒,一丛灌木,抑或是去中国的小船,就像从高处的楼上看下来,人,车,飞鸟,浮云,悲喜剧,都差不多。大概就是那种心境。

    对中国有明显偏爱的日本作家比如芥川龙之介那浓重的北京情愁。还有中岛敦字里行间所研究的,情绪表达都娴熟地依托于中国古典小说,把一个日本人的精神和中国的古典文化完美融合出他的作品,这才是深深的热爱。

    后来的日本文坛以及普通的想要写小说的新人有很多去刻意模仿,始终也达不到那个奥妙的程度。村上春树的奇思妙想以及对细节的刻画的感觉,除了个性鲜明,极为有特点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有独属于自己的,别人拿不走的精神内核。

    似乎在他的观念里,对人性的有一些东西是生厌的,但又不是像太宰治那样,极度地厌倦与拒绝,认为人生没有价值一过。、

    村上春树对于侵华战争的日军的愚蠢荒谬,丧心病狂,对于日本政府的征服欲和,侵略欲,对二战之后,剧烈的社会动荡,是有他站在民族主义立场之外的深重忧虑的。

    但比起关于民族化以及对于时代的反思,他始终更关注私人化的生命,人这一生如果是一条河,在拐弯的地方会拐弯,碰到岩石,溅出一个浪花,仍旧有它该有的路径。但他不放弃变化和寻找,如果说生命本身无意义,但是在村上春树式的思维当中,就变得有意义了,用于抵消这巨大的空无。

    想起意识流电影开山之作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的作品《野草莓》当中,一切回忆都像幻象或者梦境一样,在记忆中忽隐忽现,闪烁迷离。那些代表无论曾经是什么模样,不过是十年,几十年的光景,一切就好像一个失明的人,他所能看到的是越来越小,最终要划归为黑暗,梦境一样的记忆尚存,但到最后终究是随着生命一起消亡的。

    这样的情况下,所有的感知,也就是与自己内心的对话,才是铸造他这个人的所有材料。温柔的思考,静默。是人生贴切合理的状态。

    商业化让日本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无论平民阶层还是中产阶级,他们的思想模式,品位,都非常接近,但村上春树似乎拒绝同质化,不是刻意,而是不可能被同质化。虽然日本文坛给予他80年代后的文学旗手,但他的文字的时代界限比较稀薄的。有人说他一直18岁有人说他一直30岁。年龄跨度的广更加说明他在写小说方面简直游刃有余。

    人一生,相遇无数人,大多只是一面之缘。擦身而过,没有相知的可能,更没有相爱的机会。但偶然擦肩的相知,那些片段却都是重要的。

    进入他文章的那个意境之后,自由地让自己的心绪也跟随他创造的那个世界。常常处处是惊喜。山花烂漫是惊喜,阴冷悲凉的沼泽仍旧是惊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命本不过是浮光掠影丨《去中国的小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idl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