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彼岸·2022潜心成长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作者: Swallow3929 | 来源:发表于2022-04-11 21:02 被阅读0次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是我搭班周老师的数学公开课,本堂课她执教的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看一看》。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

    本节课,周老师共设计了四大环节:

    一、情境导入

    以游戏方式导入

    二、新授探究

    三、习题拓展

    四、课堂小结

    在新授探究这个环节,周老师借用苏轼的古诗《题西林壁》引导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题西林壁》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写得巧妙别致,深入浅出,充满智慧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简析]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 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 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 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 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 然,耐人寻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iew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