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递增》读书笔记第二百六十五篇。
作者提到了好人坏人,我有些想法。就像我上一篇写的,没有绝对的好坏。之所以人会分出好坏,是因为你的立场。你的立场决定了你认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但如果是站在整体的角度,就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所有存在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我们的存在形式各有不同。你认为自己重要,或是正确,那也只是你自己的认为。
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我为什么会认为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呢?可能就是因为我受道德经的影响比较大,才会对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深以为然。我不愿意做一个深度的参与者,我更愿意做一个旁观者。你身处其中,不容易看到全貌,你身处其外能更好的看到全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要想看到更多,看到全貌,你就要保持一段距离。
那深度参与者,与旁观者有什么不同呢?我的感觉就是,参与者会成为你参与事物的一部分。而旁观者能更好的保持独立性。我一直强调我喜欢自由,不愿意为外物所累。你只有尽量少的与一些系统产生瓜葛,你才能保持你的独立性,也就是我所说的自由。再换个角度说就是,我没有立场。我只是个旁观者,我看的不是结果,我看的是这个变化的过程。至少是现在我们不大可能看到这个世界的结束,那么这个世界在我们眼里就不会有一种最终的结果。只要是我们活着,感受到的就都是过程。而终点之后是什么,至少现在没有人知道。
有时感觉自己是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按照原来的思路生活,上班,每日让自己被动的忙起来,只活在当下,没事喝喝小酒,晕晕乎乎的过。二是多问为什么,把自己放入一个更大的维度,从整体上把握自己的生活。两种生活都是可以是有目标的,是否具有目标不是本质区别。我能想到的区别只是一个相对实在,一个相对虚无。只要活着就是实在的,你需要做吃喝拉撒睡这些具体的事情。但思考是虚的,他只存在于大脑当中,你的思考你不表达出来,他人不知道。
在人群中时,是一种感觉;独处时又是另一种感觉。我渴望与人交流,但又不喜欢那种存在利益关系的交流。我真的很讨厌求人办事。或是说不按照规则做事。我喜欢有明确规则的事情。这也是我为什么讨厌走捷径的原因。按照规律,按照规则做事,我有安全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