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学习心得六

作者: 青山绿水hh | 来源:发表于2017-07-26 10:41 被阅读0次

    今日学习心得如下:

    一是《律吕新书》,这是一部南宋音乐著作,由朱熹和蔡元定师生两人合著。阳明先生在这里再次强调分析事理的标准是礼乐,即前文中说的,心中时时有一个天理在。所以求学的人必须从礼乐根本上下功夫。对此,不懂先生所说。

      二是先生的著名观点,镜子比喻心,圣人的心如同明镜,而凡人的心如同昏镜。格物之说其旨在照镜,而先生的主旨在“亮"镜,即修心,心正则镜明。

        三是为学之道,先生用研习道来打比方,知己不足则常提问,一知半解就以为学透了,就会陷于井底之蛙。同时先生又认为道无止境,玄妙幽深;但道又简单明白,只要用到功夫,就能达到纯净洁白,透彻圆融的境界。可见得道在功夫。

      四是如何达到意诚呢?这是《大学》中内容,刚好今天学到这里,《大学》中的原话是这样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里所说的格物、至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实现“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三条纲领的步骤和方法,也就是“圣算”,这种“圣算”之法必须贯彻于生活的每时每刻的精妙处。

    五是关于道的问题,先生认为心外无道,心外无理,从时空上看,道无始无终,如果认为道也有形体,那一定是圆,而不是线段,圆是一个整体,圆为一,道即为一;从空间上看,道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又无处不道同一理,所以,古人云:无理寸步难行,有理走平天下。“道可道,非常道",这些观点与《道德经》的论述有异曲同工之妙。

        六是治学如何能达到精湛,就象水塘,"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看源头,掘数顷无源之池,不如挖一口有源之井,是掘源还是截流,当是治学之道,也是治国、齐家、修身都必须做到的。

      七是"止于至善"就是知自己的天性,而自己的天性就是自己的心,而心就是理,无私心就是当理,不当理就是私心,所以说修心是达理的根本要求。

相关文章

  • 2021-01-09

    【打卡天数】:第968天 【学习心得】: *传习录学习心得: 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圣人之道,我心向往之,努力实...

  • 2021-01-10

    【打卡天数】:第969天 【学习心得】: *传习录学习心得: 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圣人之道,我心向往之,努力实...

  • 2021-01-07

    2021-01-06 【打卡天数】:第966天 【学习心得】: *传习录学习心得: 最近听课的时候会特别关注老师旁...

  • 2021-01-08

    【打卡天数】:第967天 【学习心得】: *传习录学习心得: 圣学发展的沉浮,正是人心沉浮的折射。人心的沉浮扰乱纲...

  • 《传习录》学习心得六

    今日学习心得如下: 一是《律吕新书》,这是一部南宋音乐著作,由朱熹和蔡元定师生两人合著。阳明先生在这里...

  • 《传习录上》(六)学习心得

    这一节有点长,看了好几天,里面弄不懂处还请教了张辰和晨东老师,昨晚半夜醒来,好像有些明白了。 最先看懂的是这一节的...

  • 《传习录》第六天学习心得

  • 《传习录》学习第2天

    《传习录·徐爱录中(44-80)》学习心得 44. 澄在鸿胪寺仓居,忽家信至,言儿病危,澄心其忧闷,不能堪。先生曰...

  • 王阳明反复告诉我们9个字:立长志 致良知 事上练@覃杰每日精进周

    这段时间,每天看一会儿《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相关学习心得,就是这段时间的每日精进汇总。 那是在大学期间,当时看...

  • Vue.js,学习心得(十六)组件六

    学习心得,组件(六), 直接上代码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习录》学习心得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ijn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