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070784/db76c0b4233bf7a6.jpg)
当我看到这个问题时,我愣了一下,觉得需要花时间思考,不然一时半会儿还真想起来,那真不是谦虚。
因为自己总是习惯看有哪些不足,然后怎么来想尽办法去改进它。
但一个人不可能只有缺点,没有优点的。
那回到问题的本质:是我们所受教育的问题。
我们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就是看哪儿不顺眼,哪儿没符合家长的预期要求,开始打压、批评,甚至责骂,直到满意为止,然后继续盯下一个“问题”的循环模式。
而父母很少夸我们的孩子,就怕孩子得意忘形,不知东西南北了。
而这背后的底层逻辑是:孩子必须要严家管教,不然会走歪,所谓不教不成材。
这也是我曾经的观念。孩子得管,得严格管。因为我小时候就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特别妈妈,非常严厉。
这样的教育真的合适吗?有效吗?有副作用吗?
而这仅仅是父母的局限认知罢了。认知模式决定了行为模式。
回过头看,这样教育下出来的孩子,自卑,胆怯,怀疑自己,否定自己,没有自信心,很多事情,做事的目的,不是做好事情本身,而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因为连父母,他身边最亲的人,都给不到认可。总说他这个不行,那个不行的,他还能相信自己吗?
常常被批评,被指责,做事的时候,就唯唯诺诺,缩手缩脚,关注点:我怎样不出错,不挨批挨骂上,心中有很多声音在打架碰撞,瞻前顾后的,而不在如何做得更好,发挥出自我潜能上来。
带着“我做不好”。“我不配”的心态走下去,他的人生将是怎样的结果呢?!
这与教育的目的与意义,背道而驰了。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应该多去鼓励我们的孩子,去夸我们的孩子。
夸,不是说“你真棒”、“你聪明”之类的,不是的。
而是“你今天自己吃饭吃得真好,我们家娃越来越独立能干了”、“你今天写字写得比昨天更好了,特别是那个五彩缤纷的“缤”字”,“你今天做数学题比昨天整整快了10分钟,还少错了两道,你又进步了”……
夸具体的,夸细节的,特别是三年级以前,一定要多夸。
换位思考一下,没有一个人会拒绝表扬和鼓励的。
当他被鼓励到了,他好开心,他做得更来劲,更好了。长此以往,自信的种子在生根发芽,孩子的学习动力被激发,热情被点燃,不怕做错,不怕失败,勇于去突破。这事只有父母去做,效果棒,太重要了。
所以孩子不是骂出来的,是鼓励出来的。
骂,讲一通大道理,那不是教育。等孩子大了,一起探讨是可以的。反正,我们家孩子是很棒的。
哪怕被老师打了小报告,父母也要冷静,了解真相,而不是老师说不好,就是不好。这里需要父母有智慧有方法的去处理。也是孩子成长的好机会。
所以孩子的成长,是父母的自我成长,提升我们的认知模式,更新理念,改进育儿方法。
在我现在学习的课程里头,有两个非常有意思的打卡环节,分别是:
“每日一嗨”打卡:
父母找自己的优点,或者把自己今天做得很棒的地方,写下来。为自己点赞。
(帮助父母找到自信。从心理学角度看:父母对待孩子的教育行为与情绪反应,很多时候是一种投射行为,是父母自己小时候的成长经历、体验,投射到我们的孩子身上。)
![](https://img.haomeiwen.com/i16070784/1ec943e997880a78.jpg)
还有,“善解人意”打卡:
记录今日碰到的具体事情,恶解人意后心情会是怎样,再换个角度,善解人意的角度去看待,又发生什么变化。境由心转。(很多父母还停留在儿童心理期,还没长大,这个打卡帮助父母从儿童心理走向成熟的成人心理。)
![](https://img.haomeiwen.com/i16070784/bea6bb3506711094.jpg)
回到开头的问题,来说说我的优点,
哈哈,一箩筐~~
![](https://img.haomeiwen.com/i16070784/be1bf64ee2e3a5f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