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当初毕业季的时候,同学们都在收集同学录,互相写着信,道着别。一时间,朋友圈里全是煽情的回忆。但刘华认为眼前最重要的是毕业考试,就没有收集同学录,也没有写下或说出一个煽情的文字,专心致志地复习。毕业后,刘华也仅仅只是为他多年最给力的竞争对手也是平日里最好的兄弟于洋写了一封信。
可到了初中后,刘华慢慢地有点后悔,虽然他升入的是一所重点中学,但初中的气氛远不如小学热闹,生活远不如小学自由,活动远不如小学多样。刘华找不到一个可以代替于洋的朋友。初中的老师在有意识地向学生们灌输团队思想,想尽办法让集体更有凝聚力,刘华的小学的老师从不强调这种事,但他的小学班级的团队凝聚力却强而有力,因为一次足球比赛输掉,就足以让整个班级痛哭流涕;因为一个同学受伤,就足以让整个班级的同学纷纷奉献出自己的创口贴;因为一抹老师的眼泪,就足以让全班同学上前安慰。小学的老师也从不强调学习氛围。但每个课间,都可以看到一群人围在一起讨论数学题;每个中午,都可以看到有人用午休时间刷着卷子;每个早上,都可以看到有同学在讲台上领读课文的身影。在中学,即使老师万般强调学习氛围,却也极不明显。在小学,全班都是刘华的朋友;在中学,大多都只是同学。中学的有些活动强迫每个人都参加,注重形式主义,让本来学业压力就重的刘华更加喘不过气。但小学时,活动自愿参加,大多都是激动人心的体育竞技。
学业压力越来越重,刘华越来越想念小学时的纯白岁月。他现在后悔极了,当初的自己为什么没有好好珍惜小学生活?于是,闲暇时间里,刘华总会去小学转一转,他说自己是去找一找童年的影子。
他揣着回忆,写下了那些他曾经深恶痛绝的煽情文字,笑着自言自语地说:“明明我是那个最不愿意煽情的人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