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上有几种令人讨厌的问话:
微信上:“在吗?”;
约人时间:“有空吗?”;
工作时间会面跟人家说:“我没什么具体事儿?”
而最最最讨厌的是:“我年轻的时候,,,,,”。
好多人(包括我自己)经常喜欢以"过来人"的身份向职场小白或是晚辈传授一些经验,这当然是出于好心,也可能是好为人师的心理吧,但未必能起到帮助和辅导的效果。
看着对方不耐烦的表情,或者心不在焉的状态,你心里就会很生气:"我明明是为你好啊,咋滴,你还不乐意了?” ,“我明明在教你怎么做更快更有效率,你怎么还躲着我呢?”, “你说,教了你多少遍了,你怎么就学不会呢?”唉,"为你好"却总是"不讨好"?苦口婆心地教你,你还不领情?然后还嘴欠,看到他"笨笨"的样子又来一遍。
这种困扰是怎么产生的呢?
山姆﹒沃尔顿有句话说得好:“沟通是管理的浓缩。”管理有流程,沟通更要有方法。每个人都不喜欢被教育,人呢,只需要被提醒!
当我们在帮助和辅导对方时,明明谈的是具体工作,往往就会不由自主地开始教对方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工作、生活,应该具有怎么样的人生观、世界观,而这些都是在教和试图改变人家的价值观。
关键是你了解人家的世界观吗?价值观吗?不经过一番姿态平等,同理心趋同的沟通,其实你并不知道对方的真实想法。
我们在这里夸夸其谈人生经验:“我年轻的时候怎样怎样,,,”人家心里其实很不以为然,我干嘛要像年轻时候的你呢?结果人家压根不认可你;而且很可能现在你的样子,包括生活/工作方式、生活标准等等人家都瞧不上、看不起,那你这种帮助对他有意义吗?他只会感觉你喋喋不休,好烦人!
所以说,工作中教人方法千万别教“价值观”,并不是“价值观”无关紧要,恰恰是因为它太重要了,不是一时一地就能产生效果和结果,所以帮助和辅导人,千万不要关注在理念、价值层面,必须把你要说的内容落实成“行动方法”,这样才能做到你真教,他/她真会,大家有改变。
比如零售服装企业,你经常辅导导购“店铺的生命在于好陈列”,你经常教导员工“要以顾客需求为中心”,你的这些辅导就是在教授“价值观”。
我有一个朋友做得很好,他告诉店铺员工,店铺里所有服装、鞋、配件,只要不影响销售(不能剪吊牌,不能把商品弄脏污),你们随便穿,随便组合搭配,然后每周进行穿着搭配陈列比赛。
小男生、小女生们都乐坏了,欢呼雀跃。不知不觉中,店铺员工懂了色彩、款式、陈列、搭配,更懂得销售过程不是卖东西,店铺导购其实是每个顾客的服装搭配顾问,顾客买单只是顺便的事。这就是在传递“懂陈列”、“要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等价值观的同时,也解决了“陈列应该怎么做,为顾客服务可以做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所以,不要教“价值观”,换个员工喜欢,愿意接受的方式教“行动方法”。请你不要再说:我以“过来人”的身份讲几句这样的话了?你得想想:“你觉得自己是过来人,但是人家让你过来了吗?”
我是九垚,专注分享职场干货和沟通技巧的职场老兵,如果你有职场上的一些状况需要解决,请你用你能想得到的方式联系我,然后我们一起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