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这样一则新闻:"9月19日,由雪松控股主办的2018达沃斯"广州之夜"演艺秀成功举办。在1个多小时的演出时间里,雪松文旅突破岭南传统文化展演标配,通过精选的多种粤韵艺术和精心编排的民族特色演艺,带给来宾惊喜连连。尤其是结合精准扶贫和文化保育主题的民族文化表演节目《遇见》,在"广州之夜"惊艳亮相,颇受好评。"
对于这样一则新闻,我对"雪松文旅"、"《遇见》"产生了好奇。她们又会给宋城演艺带来什么影响?
查阅更多的细节之后,原来是宋城演艺的旧人鲍将军(曾任宋城演艺副总)、杨德瑜(曾任宋城演艺副总、丽江千古情经理)、董昕(曾任宋城演艺董秘、市场营销总经理)三人复制了宋城演艺的商务模式。
昔日的功臣、重臣,今日的竞争对手。这对宋城演艺黄董、张总来说,既是坏事,也是好事。坏在自己培养的人才最后成了竞争对手;好在有了竞争才有更好的对自身的反思,从而有更好的发展。
从这则新闻,我想到了2个问题。
1、假如我要与公司告别了,如何走好最后一步?
国庆节之后,部门又一同事要与我告别了,看着他现在将每项任务做详细的交接,我心满意足了。因为善始善终做好离职交接,不仅仅是一个人职业化水平的体现,更是一个人人品的体现。
部门前同事离职之后在新公司、新岗位上,还肩负着海太的荣誉,发生的一个又一个这样的故事让我感动。
2、假如同事要和我告别了,我如何做好最后一步?
同事在告别之前,如果信任我,会选择与我交谈。秉着"人挪活、树挪死"、"更好的可能性"、"去探索、去梦想、去发现"这样的理念,我非常支持他的选择。面对他的选择,我的作用就是,如何让新职位成为"馅饼"而不是"陷阱",以及铺上一条"Green"之路。
告别不是遗忘,虽然告别了,但我还会想念。在需要我时,我依旧还是一个可用资源。
就在9月25日,我告别了隔壁AL的老陈。既是同年人,又是技术人,老陈与我相处极其愉快、融洽。在晚餐时间,我们回想了8年间从项目建设到安定化运营的点点滴滴。
对于这样的朋友,我们心心相惜。
说到朋友,我又想起了告别了的老领导---李立。10月份,一定要找个时间去看看他。
告别不是遗忘,还会想念。
【明日一问】预告:
"照一下镜子,自己在笑吗?"
网友评论
不能为离职而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