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965819/7a44f636cb471500.png)
困境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遭遇别人的负面评价,有对事也有对人。每次遇到这种情形,内心常常都会反感,甚至触发过激情绪,无法面对评价本身。
在工作中,我正在负责一个任务,任务还没有完成后,同事就开始提出各种建议,还没有等他开始细说,我们就像刺猬一样立即开始反驳为自己辩护,听不进他说了什么,甚至马上陷入情绪化:“你又不了解情况,瞎提什么意见,有本事你来呀,还不一定做的好的呢”。
老板找我谈话,指出工作上的存在问题,自己也不认真听,心想:“这个我早知道了,还用你说“,或是找各种理由,把问题推给别人,自己不去思考并做出改变。
在家庭中,经常忙于工作,有天工作很晚才回家,太太生气说:“天天这么晚回家,干脆别回来了….”,马上生气怼回去:“我天天工作还不是为了这个家呀”,她具体说什么也没有听下去。
这些都是以前别人对我评价后,我下意识的反应,这些都让我陷入以下困境:
1. 总是很容易陷入情绪;
2. .不想听别人的评价,封闭自己:
3. 别人不再愿意提建议。
契机
2020年初,我听了《得到》陈海贤《成长心理学》课程,有几句话深深触动了我,彻底改变了我对别人评价的态度。
害怕别人评价带来的困境不仅是上面列这几条,更严重的是当你害怕评价的同时也失去了成长的可能。
![](https://img.haomeiwen.com/i2965819/9925587b95529c0c.png)
有僵固化思维的人,会把注意力从关注怎么做事转移到关注怎么维护“我很强”的自我形象上去,这很容易妨碍我们的学习和进步。我们需要批评当作技能的反馈,而不是对自我的评价,需要把自我放下,才能让新的东西进来。 - 陈海贤 《了不起的自己》
这句话点醒了我,再遇到评价时,我就对我说“你希望停止成长吗?”,思维模式一旦发生转变,进步就变得特别快,常常感叹一年的成长超过了过去的10年。
为什么害怕别人的评价
为什么我们会害怕或接受他人评价呢?有以下几种可能:
1. 缺乏安全感
当别人对我们评价,担心别人会认为自己没能力,担心自己没有价值被人替代,这也是一种面对评价“恐怖化”的思维方式。
2. 不认同他人的评价,
对方一评价,自己就陷入情绪化,也听不到别人真正的建议。
每次遇到别人的评价时,可以思考自己处于哪种状态,然后反制这种思维。
我们是对所有的评价都不接受吗?几天前,为了写这篇文章,我一边跑步一边思考。
想到一个场景,我每次跑完,我都会看一下配度、心率和跑步距离,看完这些数据后,我都可以接受这些数据,思考这一次跑步存在的问题,制定下一次改进方向。这些数据其实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评价。
但是如果有人在我跑完后对我说:“你跑步的姿势不对,这样练没用”,我可能会对这个评价不予理睬。
都是评价,他们的差别在哪里呢?这揭示了一个问题,我们会接受客观的事实,不太容易接受主观的评价。
如何面对他人的评价
我们很容易接受事实,但不太接受他人主观的评价。基于这一点认知,我们可以再面对他人评价时,把评价拆分成情绪、观点和事实三部分分别应对。
首先可以看事实,基于事实思考如何改进提高。
对于观点,我们批判性的思维去的判断,这里是否包含了事实,哪些自己可以接受,哪些自己也认同,并加以改进。
对于情绪,要做到不被他人情绪牵着鼻子走,把焦点集中在事实上,并思考解决办法。
举个例子,主管批评你:“你天天在这里干什么,啥都不会,这么重要的客户都丢掉了”。拆开来看“你天天在这里干什么“就是情绪,”啥都不会“是他的观点,“这么总要的客户都丢掉了”是事实。
如果关注点都放在在情绪,“你天天在这里干什么“,我们的情绪也马上被激发出来,心想我天天都在跟这个客户,花了这么大的精力,丢掉了也不能怪我,然后找一堆借口。
如果关注的是观点,“啥都不会”, 你可能会陷于自我否定,自己的能力不行,然后陷入消极情绪。
如果关注事实,“这么重要的客户都丢掉了”,你的焦点会回到事情本身,思考为什么会丢,过程哪里出现了问题,有什么办法挽回,下次如何改进。
我们可以把情绪当成是事实的一个权重,你需要更加重视这个事实,基于事实,更加积极思考解决办法。
主动获得评价,可以获得加速成长
如果我们的目的是成长,我们就需要获得这个世界对我们的反馈,主动获得他人的评价就是最好的方法。
我的前老板一直反复和我讲他的一个故事,他海外博士毕业后到澳大利亚一个大学教书,为了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他有意租了一个退休老教授房子,每次写完英文都给老教授看,老教授都帮他指出其中的错误,经过两年,他就非常自信的说,他的英文写作水平超过了大部分老外。
总结
如果我们的目标是获得不断成长,就更加需要多和世界接触,不断试错,获得新的反馈。
当别人对我们评价时,可以将他的评价分拆成“情绪”,“观点”和“事实”,将自己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事实,思考基于这个事实如何让自己得到成长,对于观点部分,你从自生成长的角度去思考,接受有利于自身成长的部分。
我们如果把注意力放在维护“我很强”的自我形象后,这就相当给自己筑了一层硬硬的壳,在抵挡外界评价的同时也停止了成长,只有打破这个壳,让和自己世界充分接触,得到这个世界的真实反馈,自己才可以不断成长。
后记
昨天我最为家长参加孩子班级义工活动,帮助打扫新教室。我正在认真擦玻璃时,一个家长对我说:“你在家里不干家务吧”。我刚想为自己争辩时,立即转念一想,然后笑着说:“是呀”,于是他就和我说玻璃要这么擦才干净。这也不错呀,还学会了擦玻璃的新技能,这又有什么不好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965819/e006abe6678b4e20.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