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按:
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过一些人生目标,也或多或少为之付出过努力。可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最后都没有实现他们的目标呢?英国心理学家 Jeremy Dean 博士回顾了大量研究,总结了若干原因,并提出了 11 条有利于达成目标的思维模式。
作者:Jeremy Dean
翻译:昏凇
原文:11 Goal Hacks: How to Achieve Anything
我们都熟悉目标设定的基本要点:设定具体的、挑战性的目标,使用奖赏,记录进展,并做出公开承诺(如果你还不熟悉这些,请查看这篇文章:如何达成人生目标)。
那我们怎么还会失败呢?
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了这其中的原因,以及什么样的思维模式会帮助我们达成目标。
1.停止幻想
过度的乐观幻想是任何目标的最大敌人。对幻想的研究表明,乐观幻想与找工作、找对象、通过考试、接受手术等方面的失败具有相关性。那些幻想更消极的人反而做得更好。在目标尚未实现时,不要提前感受美好的未来。
2.做出承诺
我们没有达成目标是因为缺乏承诺。
心理比对是一种能增强承诺的强大心理技能:先进行一段乐观幻想,但紧接着浇一桶现实的冷水(点击这个链接了解详情)。这项技能很难,但是研究显示它确实对人们奏效。
3.即刻行动
你可以利用蔡格尼克效应把你拽向你的目标。俄罗斯心理学家布尔玛·蔡格尼克发现,服务员们似乎只记得正在服务流程中的订单。当服务完成,订单就从他们的记忆里消失了。
蔡格尼克效应教给我们,一种战胜拖延的武器是,在某个地方开始……在任何地方开始。失败与成功的区别,或许只是迈出第一步。一旦你开始了,目标就会嵌入你的大脑。
4.想象过程,而不是结果
我们都容易陷入计划的误区:当一切并不会顺利的时候认为一切都会顺利。想象达成目标的过程,有助于把注意力聚焦在你需要采取的行动上,也有助于减轻焦虑。
5.规避“管它呢”效应
当我们错失目标时,我们可能会陷入“管它呢”效应(what-the-hell effect)。最出名的例子就是摄入了超限额卡路里的节食者。既然目标已经达不成了,他们心想“管它呢”,然后开始狂吃各种糟糕的食物。
易受“管它呢”效应影响的目标一般是短期的、抑制性的(试图停止做某件事)。可以通过设定长期的、进取性的目标来避免这种效应。了解更多关于“管它呢”效应的内容。
6.躲开拖延
当目标困难,并且我们怀疑它是否真的值得努力时,拖延会不知不觉地发生。面对这种情况,关键在于忘记目标,把自己沉浸在细节中。埋头行动,并利用自己设定的截止日期(阅读更多关于如何避免拖延的内容)。
7.转换关注点
你不能一直埋头行动,不然你会迷失方向。长远来看,达成目标的关键,是在关注最终目标和关注当前任务之间互相切换。研究建议,在评估进展时,尤其是对于复杂的任务,最好保持对任务的聚焦。但是当任务容易或者接近结束时,最好关注最终目标(阅读更多关于如何转换关注点的内容)。
8.拒绝机械行为
我们的行为经常是机械化的。我们做事情并不是因为我们真的考虑过,而是因为这是一种习惯,或者我们在无意识地模仿他人(例如,Bargh et al., 2001)。这类行为可能是目标的敌人。问一问自己,你在做的是不是真的在让你接近目标。
9.忘记目标,目的是什么?
目标应该总是为我们的全局目的服务。但是在目标设定中有个坑。目标过于明确具体,容易受阻;目标太多,不重要的、简单的目标就会被优先于重要而困难的目标;目标过于短期性,会导致思维短浅。设定得不好的目标会削弱动机,还有可能引发不道德的行为。
记得把全局目的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
10.知道何时停下来
有些时候问题不在于开始,而在于知道何时停下来。心理学家发现,沉没成本让我们做出怪异的事情(Arkes & Blumber, 1985)。“沉没成本”是指我们已经为目标耗费的努力和金钱。所以,即使计划正在走向失败,我们仍然强行推进。
研究表明,人们对一个目标投入越多,就越觉得它会成功,不论它是否真的会成功。要知道什么时候调整方向,否则你会徒劳无功。
11.如果-那么计划
这些研究所共同展现的,是自我控制(self-regulation)对于达成目标的重要性。不幸的是,正如我们都在吃了苦头后才知道的,自我控制可能会很难。
一个有大量研究支持的策略是,用“如果-那么”的形式做计划(Gollwitzer et al., 2006)。你只需要提前想出你在某个特定情境下要做什么。尽管这听起来很简单,我们却经常更喜欢即兴发挥,而不是做计划。不过只要用一点儿聪明才智,如果-那么计划就可以用来克服上面描述的障碍。
更多关于自我控制的内容,请查看:意志力:重新发现人类最伟大的优势。
图片来源:Matthias Weinberger
网友评论